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房缺的术前术中术后评估及意义
TUhjnbcbe - 2021/3/28 8:17:00

房间隔缺损分型:

原发孔型:15-20%,房间隔下部与十字交叉间的回声中断,合并二、三尖瓣瓣叶裂,也称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冠状静脉窦型:1%,冠状静脉窦与左房后下部房壁分隔不全或无分离,左房的血液通过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房,分流束斜行穿过扩大的冠状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继发孔型:70%,中央型(卵圆窝型)、上腔静脉型、下腔静脉型、混合型。

房间隔缺损的术前超声评估报告模板:

房间隔中部可见连续中断。房间隔舒张期总长约mm,收缩期总长约mm。

心尖斜四腔切面:缺损约mm,断端距房顶、二尖瓣前瓣附着处分别约mm、mm;

剑突下双房切面:缺损约mm,断端距上、下腔静脉入口处分别约mm、mm;

大动脉短轴切面:缺损约mm,断端距心房顶部、主动脉壁分别约mm、mm。

另距上述较大缺损其旁约mm处另可见一细束宽约mm的连续中断。室间隔未见明显连续性中断。

CDFI:上述房间隔连续中断处可见左向右分流血流信号。三尖瓣口收缩期右房侧可见轻度反流信号,反流峰速:m/s,压差:mmHg(据此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mmHg)。

解析:

测量断端距离各结构的距离,一是为了全面评价缺损大致形态,判断房间隔缺损类型,若为原发孔型、静脉窦型、下腔型、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者需要心胸外科开胸手术;如果中央型房缺需要介入封堵术,测量就是为了保证介入封堵伞外缘不至于过长造成临近的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入口处的狭窄,并且避免断端过短,造成介入封堵伞支撑不够稳固而脱落。

测量房间隔总长度,是防止放置的介入封堵伞外径过大,超过房间隔总长。当超过房间隔总长时,会造成瓣叶活动障碍。

测量大缺损旁边的小缺损,是为了评估放置介入封堵伞的必要性以及型号、数目的选择。

测量三尖瓣反流压差,是为了评估肺动脉高压程度。

注意:残端松软菲薄部分也应记入房间隔缺损范围,不记入残端长度。

房间隔缺损的术中、术后超声评估

有无残余分流。微量<1mm;少量1~2mm;中量2~3mm;大量>3mm。鉴别:封堵器伞盘贴合不紧密,可于两伞盘之间见起自腰部、沿右侧伞盘走行的小束分流,这种情况不属于残余分流现象,多数患者可随心内膜覆盖而逐渐消失。

有无二尖瓣反流及程度,是否为手术所致。若术前已有中度二尖瓣反流,则不适合做封堵术,而应该选择外科手术行ASD修补和瓣膜成形术。

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入口处回流有无梗阻。一般情况下,腔静脉和肺静脉血流速度不应该超过1m/s,若明显升高,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重复判断,并与术者进行充分沟通。

有无新出现的心包积液。无论是鞘管、封堵器本身损伤心房壁均可以导致心包填塞;若术中或术后有新出现的心包积液或原有心包积液量增多,均应通知术者进行相应处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禁忌症(不能做介入封堵):原发孔型、静脉窦型、下腔型、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的所有边缘中有2个以上的边缘过短,或除主动脉后方的任何一个边缘长度为零;合并其他需外科手术处理的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病;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脏疾患;导管路径中股静脉及腔静脉血栓形成甚至闭塞,心房内血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已出现右向左分流;感染性心内膜炎、脓*血症;近一个月内患严重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未能控制者;未控制的出血性疾患、严重的胃肠道疾患或抗凝禁忌者;心房内隔膜,左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严重镍金属过敏者可能对封堵器有过敏反应。绝对适应症(能做):通常年龄≥3岁,体重≥10千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5mm、≤36mm的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伴有右心容量负荷增加;缺损边缘距离上、下腔静脉入口、距离冠状静脉窦、距离肺静脉≥5mm,距离心房顶部≥5mm,距离二尖瓣环心房侧≥7mm,主动脉后方残端缺如或不足并不影响;房间隔的总长度(一般在四腔心切面测量)≥所选用封堵器左心房侧的最大直径;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相对适应症(满足必要条件也可以做):年龄<3岁,体重<10千克,伴有右心负荷加重,根据具体年龄、心房大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决定指征范围;缺损边缘距离心底各部分的残端≥3~4mm,缺损距离二尖瓣瓣环心房侧≥5mm;成人房间隔缺损所选封堵器总直径大于其房间隔总长;特殊类型的房间隔缺损,如多孔型或筛孔型房间隔缺损;外科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中遗留的房间隔缺损或交通;伴有中度及中度以下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70/40mmHg,肺血管阻力<10WoodUnits,Qp/Qs≥1.5,动脉血氧饱和度≥92%,可试行封堵。

爱佑慈善基金:

1
查看完整版本: 房缺的术前术中术后评估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