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跨界祭奠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竟然诗意 [复制链接]

1#
单田芳一代评书大师巨星陨落,各界纷纷悼念年9月11日下午3点多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享年84岁。单田芳去世,真的又是中国一颗巨星陨落了。但是老艺术家就算去世,也会永远被人民铭记。各界纷纷对单田芳老先生的去世表示祭奠。其中,诗歌的“跨界祭奠”尤为诗意。单田芳的坎坷艺术人生路:锲而不舍成大器年12月17日单田芳生于营口市,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53年成功考上大学却因身体原因退学后拜师走上了评书的道路。24岁时首次登台。单田芳的童年是不幸的,先后经历了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风行全国大江南北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自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大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毫不夸张的说,据统计单田芳最巅峰时,全国每天收听单田芳的评书达一亿人之多。注意,是“每天”一亿多人在听单田芳的评书。单田芳,田连元、袁阔成、刘兰芳并称“当今评书四大家”。对此,诗人李者也老先生写到:文/李者也大器从来殊不易,欲寻必先百度觅。深山峻崖青岩出,而后千磨万砥砺。经得利刃雕与琢,顽石方可成玉璧。天道酬勤亦酬恒,锲而不舍成大器。单田芳曾经的苦难经历和非人折磨“文字革”开始后,单田芳成为批判对象。年,文化主管部门规定,凡属传统曲艺必须停止,演员必须说新唱新。年,“文化大革命”缓缓地拉开了序幕,单田芳也成了众矢之的,遭受了痛打。多次被批斗,手段令人发指。此后两年多时间,他的听力嘈杂模糊,几乎什么都听不清。但单田芳不低头。年冬天,单田芳在鞍山市委党校“改造”。年4月,他被下放到营口的干于沟农村,饱受劳累之苦。后来,单田芳铤而走险从农村跑了出来,像逃犯一样“流窜”了很多城市。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年。年,单田芳终于被恢复名誉,重返评书舞台。单田芳的这段苦难历程,可以用诗人李者也老先生《天生我材》诗集一书里的一首诗来形容:文/李者也从来大器须雕琢,雄才更应砥砺磨。枫因经霜而似火,山因历雨而磅礴。千锤百炼十载后,剑锋方可炫目夺。天欲其将担大任,先遣苦难苛相责。单田芳老骥伏枥,耋耄之年仍然在说评书77岁时,单田芳仍然在全国各地说评书。80岁时,还在构思新作品。他说:“我不服输不服老,还要更上一层楼,在我有生之年,再出几部好书。”当时除了录制《言归正传》外,单田芳还在为新书做准备。“我的下一部作品是《血色特工》,讲述的是以李克农为首的地下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在隐蔽战线上浴血奋战的故事。还有一部是《新说三国》,从人物评价和故事上多少有些改动,所以叫新说。”单老虽然表示评书艺术生涯辛苦,周围的人也劝他早点“封口”、歇一歇,但他说自己就是停不下来:“我还不想退休,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说下去。只有到说不动的那一天才能彻底退休。”“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很充实。我有一技之长,大家也愿意听我说。尽管累一点,但累中有甜啊!”对此,诗人李者也的描述是:文/李者也早岁曾经风雷厉,万里征途经而历。开山何惧荆和棘,坎坷以作砥且砺。身纵可分壮与衰,心却时时长自励。骏马虽老步仍健,晚晴犹伏千里枥。单田芳等大师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6月,“鞍山评书”被确立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作。单田芳、刘兰芳等大师级评书艺术家被国家文化部确立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书作为一种讲故事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年6月7日,北京评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简称非遗协会,以“宣传、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失传的困境,保护刻不容缓。为此,诗人李者也老先生曾经在《诗裔山河录》一书里有诗为证:文/李者也时光逝水去不归,尘湮青史几许悲。百业之艺智之慧,传承因之而声蜚。欲观一国民之俗,文化是其窗与扉。应使非遗遗于遗,莫令非遗遗之非。单田芳的爱情婚姻生活单田芳的父亲入狱,母亲改嫁,就在他困惑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时,一个年轻女子出现了。这个年长单田芳8岁的姑娘叫王全桂,也就是他后来的结发妻子。谈起自己的婚姻,单田芳毫不隐讳,他曾在公众场合坦率地表示:“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结婚也是凑合。我接受她,一句话,就是为了报恩。”年冬天,单田芳跟着师父李庆海回到营口,开始学习说书。年10月1日,单田芳和王全桂在营口正式结婚。那年,新郎刚刚十九岁。婚后,单田芳仍旧在营口的家中赋闲。生活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维持,于是单田芳决定正式下海。年底,单田芳跟随王全桂的演出团体迁辽宁鞍山。几十年来,妻子总是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与他患难与共。尤其是在他下放的那些年,妻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给他最大的帮助和安慰。年,正当单田芳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妻子却因病离开了人世,这成了单田芳此生最大的遗憾。对此,小编以为可以用诗人李者也先生在《执,子之手》诗集一书里的一首诗来形容:文/李者也青梅竹马童无忌,两小无猜儿时戏。人生难得旧知己,千年方修伉与俪。白头老夫不可遗,糟糠之妻不可弃。至风至雨至此过,至爱至老无以替。单田芳的晚年生活单田芳几十年如一日,早晨5点就起床,他说这时他的精神最好。先沏杯花茶,开始静思一天要做的事。然后读书、吃早点,接着就是准备些评书段子。下午则几乎安排的都是外面活动。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他无暇思考该怎样养生、保健。“顺其自然不强求”也就成了他的习惯用语。对此,小编认为可以用诗人李者也在《耋耄耈耆:人生百寿退休书》诗集一书里的一首诗来描写:文/李者也谁人不曾壮志凌,风雨人生万里程。青岁必当燃青春,晚年须应看晚晴。光阴既去莫言悔,笑对霜雪鬓间凝。灵山若遇轮回问,此生未虚此路行。单田芳的作品大全:著作等身,百炼成钢序号评书先古1封神演义战国赵武灵王三国2三国演义两晋3刘伶传奇隋唐5风尘三侠(侠侣情仇)6花木兰7隋唐演义(又名瓦岗英雄传)8新隋唐演义9宫门挂玉带10程咬金11说唐后传12大唐惊雷13薛仁贵征东14薛家将15薛丁山征西16薛刚反唐17宏碧缘电视版叫《侠侣情仇》18深宫惊变19安史之乱20罗通扫北五代21十三太保宋代22杨家将23三侠五义(又名包公案)24五鼠闹东京25大破冲霄楼26七杰小五义27七侠小五义28白眉大侠29龙虎风云会30龙虎风云会(续)31水浒全传32水浒外传33武松传34杨么传35说岳36铁伞怪侠37呼家将38呼延庆打擂明朝39明英烈(又名朱元璋演义)40大明英烈41洪武剑侠图42燕王扫北43燕王剑侠44永乐剑侠45大明风流谱46大明五杰47明末遗恨清朝48三侠剑49续三侠剑50后续三侠剑51童林传52十二金钱镖53连环套54清官册55林则徐56曾国藩57左宗棠58义和团59太平天国60清官于成龙61清末风云录(上)(下)62辛亥风云录63天京血泪64洛阳豪客民国65民国英烈66乱世枭雄(回)67千古功臣张学良68栾蒲包与丰泽园69新儿女英雄传70破晓记71平原枪声72辽沈战役73百年风云74乱世枭雄(回)75少帅春秋76龙争虎斗丰泽园现代77巨骗内幕78江洋大盗缉捕纪实79九七大案80一颗铜纽扣81九十年代大案要案侦破纪实82根本利益83单田芳说单田芳84红色保险箱国际85二战风云录86太平洋大海战综合87古今奇案88话说台湾89五千年历史演义90单田芳访谈91书评雅典92贺龙传奇93雅典奥运评说94北京奥运评说95亚运诸列强评说96少林将军许世友97千古功臣张学良单田芳老先生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百炼成钢”。对此,诗人李者也先生在其诗集书中曾经写过:文/李者也白露十凝后为霜,玄铁百炼而成钢。继之淬火千锤锻,始得利剑透寒光。锋劲削铁方如泥,大任只合大器当。天欲成其赫赫名,必先令其累累伤。单田芳与郭德纲:包容海量的大师级风范,直接甩有些人几百条街的距离相声名家郭德纲曾在自己的作品里说过这样的话:“说评书的人缘不好,因为但凡有一个朋友,俩人就说相声了。全国说相声的还有几百位,说评书的就那十位八位,你看谁夸过谁?这就是行业的特殊性,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我把你捧火了我怎么办?”在一次采访的节目中,就有记者对单田芳老师提起来郭德纲,当记者问道单老有没有听过郭德纲的相声时,没想到单老第一句话就是:“没听过”不过单老下面的话,还是大有捧老郭的意思哦。接下来单老说:“要说没听过,是以前没听过,后来通过媒体的报道,也激起了他对郭德纲的兴趣。”于是单老就特意的安排出时间来,把郭德纲表演的时间记录下来,并且很认真的看了看。相对于年生人的大师单田芳来说,73年的郭德纲也只是一个小孩。面对如今传统曲艺界对郭德纲褒贬不一,单田芳作为老前辈在听完郭德纲相声后说了俩字“还行!”对其赞赏有加足见大师风范。随后继续道“郭德纲出息了!三日不见刮目相看,但老实说还很年轻,需要磨练,要保持艺术长青。”单田芳的“大师级包容心态”由此可见一斑。对此,诗人李者也老先生曾经在《天生我材》一书里写到:文/李者也天地之间景千重,世上万物皆不同。一花不阻它花开,方得异彩纷纷呈。大器应须有大量,大量必当包且容。若欲斤斤计而较,其业或将固而凝。结语:天堂想听评书了,所以召单田芳走了天堂想听评书了,所以召单田芳走了。但是,单田芳老先生的作品,已经永远留在了人间。天堂里,“佛”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最美好最后归宿。因此,在单田芳老先生仙逝之日,让我们一起为他祈祷:愿单田芳老先生此行西去,必将入仙成佛~~~随后,小编还是想用诗人李者也先生的一首诗来做结尾,也是为单田芳老先生祈祷:文/李者也百年悟禅始去浊,千载修行方成佛。苍岩将欲入天界,更经万年风雨磨。度得顽石通灵性,白云绕之峰上泊。功到自呈佛之相,何须人工刻意琢。为了曾经陪伴几代数亿中国人的老艺术家,让我们在此处一起用留言筑起“网络祭奠的墓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