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有个龙泉驿上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q5vby3w.html

成都观景,龙泉驿区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龙泉山在它的东侧纵卧,青山一半入城,峰峦叠嶂与平川旷野在此交织。

由此处登山眺望,近可观青山云海。

暖湿气流遇山抬升,在龙泉山形成翻滚的云瀑

摄影师

嘉楠

远则川西雪山尽望。

请横屏观看,龙泉驿远眺川西群山,云蒸雾绕的朦胧世界里,错落有致的成都天际线与远处的巍峨雪山条缕清晰,层层铺开。年于成都可遥望雪山约70次

摄影师

张翔升

这片山城相望的空间里:葱郁的森林里有湖泊点点,飞鸟蹁跹;林立的高楼间有车水马龙,万家灯火。

于龙泉山(龙泉驿区段)看成都万家灯火

摄影师

嘉楠

这些却还并不是龙泉驿的全部。

龙泉驿很“新”。

年才筹建建区,却在短短几十年内从无到有,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是成都市重要的经济引擎。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龙泉驿连续五年上榜,在四川省所有上榜区中,位列第一。

-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中四川省上榜名单

制图

杨宁/星球研究所

龙泉驿又很“老”。

由汉代到清末,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成都平原通往川东南的重要驿站,车马信件往来不绝。

龙泉驿区正因驿站而得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驿”的解释,甚至也以龙泉驿为例子。

“驿”这个字,成为龙泉驿区特殊的标识。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驿”的解释就以龙泉驿为例

制图

杨宁/星球研究所

龙泉驿是如此多面,而当你真正走进它,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山水之间的驿路“传奇”。

01

山里走出的驿道

千万年前,四川盆地西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

龙门山和龙泉山在构造运动中逐渐隆起,而处于二者之间的大地整体下沉,形成盆地。

龙泉山、龙门山从东西隆起

制图

松楠/星球研究所

源自龙门山及其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等河流携带泥沙奔涌而至,不断填充着这片沃土,形成了今天的“两山夹一城”的成都平原。

岷江冲出龙门山流进紫坪铺水库前。紫坪铺水库处于都江堰上游,为岷江上游最大的水库

摄影师

唐潮

平原形成后,众多河流逐渐聚拢汇入岷江和沱江,并继续向东奔流,分别从龙泉山脉的南段和北段穿山越岭,最终流入长江。

如今的龙泉驿便位于这两大水系之间。

其西北部位于成都平原东缘,东南部却进入龙泉山脉中段,区内山地、丘陵所占面积就接近全区总面积的43%,可谓是“一半青山一半城”。

龙泉驿区地形和位置示意

制图

松楠/星球研究所

狭长的龙泉山脉纵卧在成都平原的东部,南北绵延多公里,自然地分开了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

唐代称此山为“分栋山”,就突出了这层分界意义。

然而由于海拔较低,比起屏障,这条山脉更像一道葱绿的山廊,并没有狠心阻隔成都与外界的联系,只是温柔地画了一道分界线,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更多可能。

请横屏观看,成都平原与龙泉山相接

摄影师

赵靖影

这个“可能”便是“蜀巴大道”。

成都平原虽然四周群山环峙,但是这片沃野自古物产丰饶,农耕发达,历来为四川盆地的经济、文化中心。

成都千里沃野

摄影师

行影不离

贸易交流催生了陆路交通的联通。

从成都出发的驿道伸展四方:向北可通陕入京,或从汉中折向江南;向西经邛、雅入藏;向南可入滇黔;而向东,就可从龙泉驿翻龙泉山至重庆,从朝天驿由水路寄舟而下,去往川东和江南。

明清成都府周边驿道示意,向东可翻越龙泉山至重庆,以避长江上游航道枯水期的不便

制图

松楠/星球研究所

陆路蜀道在山间蜿蜒徘徊,所历多为高山深峡,沿途天梯石栈,阁道连云。山区路段车马难行,多靠人力负担运输。

一首《蜀道难》,道出了多少行旅艰难,嗟叹唏嘘。

剑门关的金牛峡栈道

摄影师

健忘的行摄世界

龙泉山内的蜀巴大道,连接蜀郡成都与巴国重庆,早在汉代已经开通。

而山脚下的龙泉驿,则是这条古道上,东出成都第一站。

唐宋时此地因有清泉名“灵池”得名灵池县。元代撤县,明代又因离原县址不远处有龙口井水流丰沛,改称龙泉镇。

其时重庆府商贸隆盛,成渝通道变得更加重要,明朝官府在此地设立驿站,同时设立巡检司,保护商旅安全。

成都到重庆古驿道

制图

松楠/星球研究所

龙泉驿之名由此始。

这条翻越龙泉山的古驿道全长里,山虽不高,路却崎岖难行。民间传唱道:“这座山才算山,高有数百丈,路才巴掌宽。莫道人难走,猿猴也难翻。”

今天留存的龙泉驿古道,唱词出自川剧著名戏目《春花走雪》

摄影师

嘉楠

即使行路如此艰难,古往今来,这条普普通通的青石板路,依然见证了无数车马喧嚣。

商贸交流通过这条驿道往来,文明也由驿道传入。

来源:星球研究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