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故事依依东望,一座城市的考量 [复制链接]

1#

故事:一个人与一座城

东安湖畔,神鸟展翅。站在高处远远望去,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顶部,“太阳神鸟”正欲腾空而起。7月5日,摄影师嘉楠按下快门,记录城市“东进”地标光影下的新形态。

连他自己也数不清,这是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少次定格在他的镜头里。

在成都,嘉楠是不少人熟知的摄影师。年,他发布的一幅照片全网刷屏。由32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长图上,大雪塘、四姑娘山幺妹峰、贡嘎山与其他94座高海拔山峰矗立在城市的尽头。

彼时,人们更多惊叹于大城市中看雪山的新奇和景色的壮丽。今日再看,照片中的城市格局更令人感慨:近处龙泉山郁郁葱葱,远处横断山脉巍峨耸立,远近两列山脉之间,立城千年的成都在广阔平原上生长,“两山夹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一目了然。

巧合的是,全网刷屏长图发布前一个月,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东进”正式提出。

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镜头下的成都刷屏之时,正是城市格局突破之机。

“我住龙泉,对东进的节奏有直接感知。”嘉楠的镜头里,“东进”成为新主题。东安湖体育公园、“城市之眼”丹景台、天府国际机场、成渝城际铁路,都是绝好的持续记录对象。

起说东安湖体育公园,镜头下的照片数以千计。“建筑的变化非常吸引我。‘东进’以来,这片区域几乎一月一个样,记录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嘉楠说。和他一起,还有不少摄影师也在追逐和记录城市“东进”的变化,“我最喜欢的地点是在龙泉山上,站在高处,可以直观、直接的看到,城市在生长,越过山,向外蔓延。”

镜头里,新的城市之心正加速崛起。

读城:依依东望,一座城市的考量

7月8日下午5时左右,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的CA航班稳稳落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从北京到成都出差的肖琴跟着指示标识走出航站楼,乘坐轨道交通18号线进主城区。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同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全线投运。从火车南站到天府国际机场,一条轨道交通大动脉串起两座枢纽,在穿梭与流动中,打通城市经脉,折叠城市时空。

(川观新闻记者田为摄)

折叠的背后,是打开。年4月25日,成都正式启动“东进”战略,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城市格局千年之变。在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东进”的实施,是推动城市永续发展的长远之计、根本之策、战略之举。

如今,越来越短的时空距离,印证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突破瓶颈,大展拳脚,澎湃的发展动能,让成都作为全省“主干”的辐射能力日益凸显,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快速崛起。

“东进”实施四年多来,成都城市位势、空间格局、发展动能的提升日益明晰,在国家开放版图上日渐显现出不同寻常的分量。

迸发

定格城市新格局

向东,是成都早在年第三版城市总规就确定的发展思路,受制于龙泉山的阻隔和行政区划限制,发展却只在龙泉山西侧戛然而止,骨架始终没能拉开。

换为西南片区超大城市,成都面临现实苦恼: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给压力增大、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更重要的是,成都综合实力已迈上新台阶,正处在基础坚实、厚积薄发的重要关口,制约必须打破。

年5月,两件大事让成都找到突破的契机: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省委决定由成都代管简阳。向东,在成都有了新的内涵,更大的画卷正在铺开——

大在城市空间。龙泉山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绿心,环境容量扩大,有利于调迁不利于盆地发展的产业,也有利于降低中心城区环境负荷,纾解人口压力。

大在区域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向东、重庆向西。东进为成都发挥全省“主干”作用,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保驾护航,使成都从立足西南,到辐射更广大的地域。

大在格局位势。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成都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穿行在成都东部新区的轨道交通18号线(陶柯/摄)

历时四年多,成都东部日新月异。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完成总投资.5亿元,十个片区开发全面启动……一座引领高品质生活、凸显公园城市特色的“未来之城”正在成势成型。

进击

打造新兴极核城市

近日,成都世界大运公园东安湖畔又现城市新地标。高31米,内环延伸出4根主管螺旋上升,外环12根副管与主管反向螺旋上升,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塔,这座建筑有着特别的寓意——“东进兴川之光”。

(图据中国五冶集团)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四川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全省“主干”,成都东进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也将更好地肩负起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兴川”使命。

以时间量空间。成渝之间,轨道上奔跑的列车设计时速越来越快:从成遂渝铁路的km/h,到成渝高铁的km/h,未来,成渝中线高铁设计速度预计将达到km/h。“我仔细算过,要是按km/h的速度跑,成渝之间也就1小时左右的距离,要是能按照设计速度跑,时间有望缩短到50分钟内。”就职于成都某电子信息企业,王鑫宇经常往返成渝两地,对成渝中线高铁尤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