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人的千年骄傲,是它 [复制链接]

1#

最近的成都,喜事连连:先有年世界科幻大会落地,接着又被评为中国古都城市影响力第三。历史、文化、时尚、风度……这座超大城市的多元化与丰富性,正被世界所看见。

数千年的天府之国

有美食、有美景

更有稀缺的世界三遗之地:都江堰

这里是成都人的山与水

后花园和宜居城

都江堰摄影:张铨生

都江堰,成都人的千年骄傲

对成都而言,都江堰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在无数关于成都的感知细节里都能找到答案。

以最近成都申幻为例,著名科幻作家韩松撰文称成都为“响当当的科幻之都”,“三星堆、秦朝水利工程、三国武士谋士、唐朝诗人、青城道士、大熊猫的故事在这里流传”。在成都对外输出的文化符号中,秦朝水利工程、青城山、大熊猫,都江堰就占了三席。

近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接受美国权威科学杂志《科学与外交》专访时,为人们推荐的中国文化之旅,包括北京的古天文观象台和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对于后者,他表示:“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拥有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这个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一直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铸就了成都的富庶基底,都江堰也被誉为“天府之源”。

古堰秋色摄影:曾岷

而青城山则为中国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文学意象。丹梯千级,曲径通幽,成就了成都平原的绿色屏障,丰富的文化与动植物资源,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宝藏。

此外,这里还是乖萌国宝熊猫栖居的家园。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

摄影:折耳兔

都江堰,这座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唯一的世界三遗之地,成为一张流传世界的成都名片。在这里,看得见雪山之美,闻得到负氧离子的清新。过去,这里为成都构建天府之国的富庶,未来则将为成都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样本。

超大都市圈的文旅宜居城

当成都走向超大城市,试图用5-10年构建成都都市圈,都江堰在其中的发展定位是世界旅游目的地。

这与世界三遗之地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资源密不可分。

青城山摄影:张铨生

这里吸引了众多国际文旅大IP。以融创文旅城为首的丰富文旅场景,构建起都江堰的不夜城。即使在被裹足的日子里,爱玩的成都人也永远不会憋闷,因为随时可以去都江堰逛一逛。

这里是成都人的后花园,抬头见山,低头望水。这里有知名景点青城山、离堆公园、大熊猫繁育野放中心、川西林盘,田园牧歌;累了还可以寻味都江堰,老妈兔头、张醪糟、白果炖鸡……每一种美景美食里,都藏着都江堰的宜居宜游密码,活色生香,滚烫麻辣。

南桥夜色摄影:曾岷

这里有成都生活美学中“快耍慢活”的精髓。“快”是繁华都市的快节奏,这里有轨交通达的无缝对接,也有国际一线的文旅和时尚场景;“慢”则是都市慢生活体系,花园般的城市环境,好山好水好空气。

山水滋养,生活宜居,成就了都江堰长寿之乡的美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到,到年,成都都市圈“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而截至年11月19日,都江堰全市百岁老人有76人,全市人均寿命比全国平均寿命高出约5.7岁,先后被四川省、中国老年学会、中国老龄协会等,授予“长寿之乡”称号,闻名全国。

五大新城规划,吸引更多新成都人

未来,都江堰将结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自身优势,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五大新城。在山水之上,不断导入文旅、康养、大健康产业,构建世界文旅目的地,生态宜居第一城。

都江堰摄影:张铨生

前瞻而独具特色的城市规划,稀缺的城市宜居价值,大健康文旅产业的持续导入,成为了都江堰最大的吸引力。今年以来,都江堰市房地产业协会在青海、新疆、西藏、甘肃、重庆等全国重点省市和地区,持续不断进行城市宜居价值推广,让“三遗都江堰宜居第一城”成为共识,也吸引了更多新成都人置业都江堰,定居都江堰。

人们从天南海北汇聚于此,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从北京来成都的85后雷沁宇,选择了都江堰,这里的山水治愈了她,也让她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从西北迁居的李大姐,找到了有天有地有花园的慢生活;成都人王女士一家,则在青城山购买了度假洋房,在自然与大山之间,享受惬意的生活……

钟书阁摄影:成都极美小分队

当城市发展到今天,“宜居”成为了新的衡量标准和竞争力。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拥有宜居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随着成都都市圈的构建,未来将有更多人聚集成都。而都江堰,作为成都都市圈中唯一的三遗之地,宜居之城,将承担起城市居住和文旅休闲功能,既为超大城市分流,也为成都人提供宜居美好生活场景。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刘小婷

成都发布编辑

古月

扫码进群↓

在看↓转发周知↓:,。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成都人的千年骄傲,是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