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将相和是战国版标题党因为蔺相如根本不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www.kstejiao.com/

李大嘴大嘴读史

历史中有不少被误读的史实,比如今天大嘴要说的这个。

我们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京剧中也有一个传统剧目《将相和》,说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但事实上,蔺相如从来没有做过“相”,只是一个上卿罢了。

“将相和”是战国版的标题党。

先来说说官职方面的知识。在战国时期,蔺相如所在的赵国,最高的官职被称为“相邦”,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必须要避避汉高祖刘邦的名字,把“相邦”称为“相国”,反正意思都一样。

“相国”,简称“相”,是整个官僚机构的首脑,是国王的辅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荀子·王霸》中说,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

那么,上卿又是什么呢?上卿是一个高级官员的名称,在战国时候,一般被当做一种爵位的称谓,只有第一阶层的大臣和贵族才有机会被称为上卿。

所以说,相国是上卿,但上卿不一定就是相国。

蔺相如原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所谓宦者令,说白了就是太监总管。太监总管的门客,地位也高不到哪儿去。

蔺相如生平最重要的事迹就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赵惠文王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年,蔺相如完璧归赵,被拜为上大夫。

赵惠文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年,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力挫强秦,为赵国保住了面子,被拜为上卿。

史书上记载“以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说明上卿不止一个,蔺相如和廉颇都是上卿,蔺相如排名在廉颇的前面。

《史记》中关于蔺相如最后的记载是在赵孝成王七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在长平之战期间,“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

当时,蔺相如对赵王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蔺相如认为赵括就是个纸上谈兵的死脑筋,试图阻止赵军换帅,但没有成功。

之后,蔺相如应该就离开了人世,所以他最终也就是停留在上卿的位置上。

那么,这些时间里,赵国的相国是谁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平原君赵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赵胜最初担任赵国的相国时,蔺相如还是个不入流的小人物,赵胜在公元前年去世的时候,蔺相如早就死了。

有人会说,平原君不也有去相的时候,蔺相如会不会在此期间短暂出任相国呢?可能性很小。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十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史记·乐毅列传》说“以相国印授乐毅”。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十八年“魏冉来相赵”。

还是《史记·赵世家》的记载“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

所以说,赵胜短暂的三次离职,相国的空缺是由乐毅、魏冉、田单这三人“外国人”填补的,而且这种任命更多是名义上的,赵国的实权还是在平原君赵胜的手上。

蔺相如的名字中虽然有个“相”字,但他真的没有做过“相”。

相反,“将相和”中的“将”反倒是做过“相”,在平原君赵胜去世之后,廉颇受命危难,“为假相国”,也就是代理相国。

不管是代理的还是正式的,都是相国不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