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邯郸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复制链接]

1#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据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多条,如“胡服骑射”开改革之先,“毛遂自荐”倡用人之道,“负荆请罪”兴团结之风等。

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邯郸也因此成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

邯郸

成语

máo

suí

jiàn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shà)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

毛遂是战国时赵平原君赵胜的食客。赵惠文王九年,秦军围攻赵都邯郸,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求救。平原君决定在三千食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人同行,左挑右选,好容易才选出十九人。这事被毛遂知道了,他来到平原君跟前,对平原君说:“我听说您将要出使楚国,联楚抗秦,并打算挑选门下食客二十人同往,如今还少一人,请您允许我与您同行。”平原君本来有些看不起他,不想带他去,由于毛遂态度坚决,就同意了他的请求。来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久议不决,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毛遂见了,就按剑上前,义正词严地指责楚王,迫使楚王答应了平原君的要求,双方在殿上达成了联和抗秦的协议。“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任务。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自问也还不至于尸位素餐,误人子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马慕韩睨视他一眼,没有吭声,觉得冯永祥太不识相,可是他又不好毛遂自荐。”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毛遂自荐自古就有,乔光朴也是毛遂自荐,但和这些人的自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秦围赵都邯郸,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于门客中选文武具备二十人为从。得十九人,毛遂乃自荐同往。平原君与楚议不决,毛遂按剑而上,陈说救赵击秦之利害,楚乃订约,发兵救赵。平原君谓其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以之为上客。

毛遂墓: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城西南2.5公里淦阳河北岸的大堤旁。《永年县志》载:“毛遂墓,在城(指永年故城广府城)西南五里大堤旁。”早年坟丘高大,被称为“毛冢高峰”,为广府八景之一。

文字来源:《邯郸成语典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苑清民著

视频来源:丛台区文广旅局

编辑樱栀雪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