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友、合伙创业应该找什么人的问题,古人有很多论述。比如至圣先师孔子就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列举了六类人,他们分别是: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喜欢谄媚的人、爱诽谤人的人、花言巧语的人。前面三种适合做朋友,后面三种要远离。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这句话,也是古人说的结交时“择人”的箴言,然而听起来非常残酷,居然说跟自己一样的人,就不要结交,这样的人还不如没有!
如果都信奉这样的箴言,都不愿结交跟自己差不多的、比自己差的,那么岂不是都没有朋友了?而且,这样的择优标准,让人很容易感觉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那是不是古人太残酷了?其实是古人看透了人性。
《三国演义》中,刘备流落街头时,是个孤家寡人,很想找人合伙做一番事业。但是刘备看到碌碌之辈,从没有伸出橄榄枝。当他看到一个大汉“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时,顿觉这个人身手肯定不错,又听到他说“吾颇有资财”时,刘备心头肯定会这样想:此人比我有不少优点,是结交的对象。此人就是张飞。
刘备在结交关羽时,差不多也是这个套路,这就是典型的“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很多人有“良禽择佳木而栖”的想法,所以“改换门庭,过河拆桥”的事常有发生,做得比较过分的是吕布,多次改换门庭。
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官员,可以豢养食客,他们豢养的食客,一般都要露一手,显示下自己的长处,才可以得到主人的收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赵国平原君赵胜养了很多门客,各个都有长处。在平原君选人一起去楚国办大事时,一个叫毛遂的人自荐也要去,平原君对毛遂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马上就会刺破囊而露出来。如今,你已经来三年了,左右的人对你没有称道,我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
看看平原君的说辞,简直是“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的鼻祖啊。在他看来毛遂是自己门客里“滥竽充数”的,给他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想跟自己一起去执行任务?
其实,上面的说法,只是“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的一种理解。我觉得,也可以这样理解:让人们在结交时,结交那些跟自己的优点“互补”的人,如果跟自己的长处一样,那么别人会的自己会,自己不会的他也不会,这样还真是:似我不如无。
但是,“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其实还有一层理解,是从道德层面理解。结交那些道德、人品高的人,如果道德低下、有不良嗜好的人,则不如不结交,所谓“人伴贤良品质高”,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不过,我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曲解古人的意思。古人说的“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确实是说结交比自己强的人,其实就是那些地位、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这样可以得到他们的扶持、提拔、帮助。那结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什么坏处么,以至于这样说!
这就要从人性上探讨一番了。想必大家也听说过,一个人结交了不如自己的朋友,如果这朋友品质不好,那么当他了解了你的很多秘密后,会生出一种“敲诈”的心态,经常借东借西,让你帮这个,帮那个。最后,你帮了他99次,有一次没有帮他,反而把他得罪了,这就是帮人帮个仇人出来!《红楼梦》里贾府帮了落魄的贾雨村,可是后来贾雨村发达后恩将仇报!古人真是看透了人性。
还有一种朋友,本来跟你处境差不多,但你因为奋斗忽然发达发财了,他却看不得你发财,他变得非常嫉妒,开始恨你,简直把你看成了仇人!反而不如从来不认识呢,如果是陌生人发达了,他就不会敌视!比如,同在一个部门,一个人升职了,同事反而对他产生敌意呢!这就是:“见人富贵生嫉妒,越是熟人仇越深,反而不如从不识。”
看到这里,肯定大家都觉得,结交朋友要结交比自己强的,还是有道理的吧。呜呼,“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听着残酷,但古人看透了人性,读懂后发现古人有智慧有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