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zz/文
梁成海
元月4日,南下第8天。
觅儿寺镇—黄陂区—武汉市。96公里。
今天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忙忙活活一大天,走了不足百公里,还弄得挺紧张,晕头转向。幸亏昨天多赶出30公里,要不然今天肯定抓瞎。
昨天晚上看天气预报说红安县今天阴,小雨,东南风3级。
早晨六点半便离开觅儿寺镇那个袖珍小旅馆,大街上漆黑一片,天气阴沉的厉害,好像雨云就在头顶上。毕竟是南方了,低温5度,感觉不到冷,可以不用手套。
在黑暗的浓雾中,看见前边昏黄灯光下有人影晃动,估计是餐馆,近前看,又是一家拉面馆,尽管已经连续两天吃拉面了,但好像别无选择,继续拉面伺候。
吃完拉面,沿着一条不知道名字的公路,按照手机提示,摸索着前进。路上没有车辆,很少行人,两次走错路口。七点半,到达武汉市黄陂区地界。
麻烦事从进入武汉市黄陂区开始,接下来的30公里路程,公路翻修,这是真正的“崴泥”了。再加上中途三番五次被好心人指点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凭空增加消耗。一直到十点半,才从这段泥窝里“崴”出来,进入了国道,一路向西到达黄陂区。
黄陂这个地方我以前从没来过,但是对这个地方有点“刻骨铭心”,原因是多年前公干到上海,上海有条“黄陂路”,我向交警问“黄坡路”,小交警很善意的纠正说是“黄陂”,当时感觉很尴尬,丢人大大的,从此“黄陂”刻入了脑海。
黄陂是武汉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区,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无陂不成镇”的深厚文化积淀。最值得称道的是,花木兰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深受喜爱,沿路“木兰文化”极为兴盛。
花木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世代感动、熏陶着华夏子孙,一首《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几乎妇孺皆知。但是花木兰到底是哪里人?史书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导致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先恐后的挖掘、包装名人,尤其是为了抢到“花木兰故里”头衔,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最后焦点集中到武汉黄坡、安徽亳州、河南商丘、陕西延安几个地方。
年,河南省虞城县申报的《木兰传说》,被文化部正式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是花木兰故里,为“木兰故里”的争论一锤定音。
年,武汉市黄坡县申报的《木兰传说》,被列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黄坡是花木兰的外婆家,是花木兰小时候生活、成长的地方。至此,关于花木兰出生地、成长地的争论宣告结束。
尽管没有争得木兰故里的名头,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黄陂人对花木兰的喜爱,依托着民间深厚的木兰文化底蕴,黄陂盘活了木兰旅游资源,做强了木兰文章,让木兰文化成为了一张地方名片。现在黄陂与木兰题材有关联的景物不下几十处。
从黄陂向南,沿“黄武大道”直奔武汉市区,路况很差劲,20公里路程,感觉比较荒凉,没有想象中的富庶肥沃。中午12点,才走了50多公里,路边餐馆解决午餐,继续前行去武汉市区。不到两点钟,进入武汉解放大道,开始下雨了,悲催的是进入市区后竟然完全丢失了方向感,无法分辨辨东西南北,只能按照手机提示往前走。寻寻觅觅,终于从武汉长江第一桥跨过了长江,到达江南了。
因为一直下雨,又没有方向感,也没有了浏览市容的兴趣,其实与所有的大城市一样的模样,仅仅在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挺住下了脚步,拍拍照片。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长江、汉江横贯市境,将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年元旦,国民政府将三镇合并,定名武汉。
自古以来,武汉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商贸重镇;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促进了武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汉口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汉阳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之一,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武汉有“两多”。一是水多,全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有“百湖之市”之称。二是桥多,因三镇隔江鼎立,江湖阻隔,因此桥梁众多。据统计,目前武汉已建成余座桥梁。
其实武汉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是抗战时期的“武汉会战”。出行前也是专门看了关于武汉保卫战的影视剧。
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伤亡40余万,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武汉会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如今硝烟已散,江山依然。今天的武汉,依然是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然是一副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了。
从大桥下来,在黄鹤楼附近找一个小旅馆,收车入住了。
看天气预报,明天仍然是小雨,只要不“崴泥”,明天雨中骑行,去往咸宁市。
梁成海,山东省平原县人,多年从教,退休后热衷于骑行,行迹遍布华夏大地。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