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QTV2健康青岛ldquo心门 [复制链接]

1#

这半年来,72岁的杨女士时常觉得胸闷、气短,还出现了心衰,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医院就诊,发现老人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膜是心脏上一个重要“零件”,相当于心脏的大门。在以前,心脏瓣膜出现病变,只能进行外科手术,开胸、停跳心脏,进行置换。而现在,不需要开胸,只需要从大腿股动脉打一个小孔,就可更换心脏“零件”。日前,我院的专家为她进行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为老人更换心脏主动脉瓣膜。

老太气短生活难自理

半年前,杨女士反复胸闷、气短、心衰,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到医院检查发现,老人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钙化,但经过药物治疗却始终没有太大效果,心功能也一直没有改善。“这种病发展到后期,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我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兼东院心内一科主任邵一兵介绍,人的心脏有四个瓣膜,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心脏瓣膜每天开开闭闭,就好像门一样。病人主动脉瓣膜坏了,就好像是一扇门坏了,血液无法正常通过。”

据了解,目前退行性瓣膜病已成为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主动脉瓣狭窄的比例为3%-5%。患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疾病发展较缓慢,常被忽视。但一旦出现胸痛、乏力、昏厥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仅为2至3年,猝死风险高。老人若出现稍活动就气促,胸痛甚至晕厥等情况,医院就诊。

以往对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治疗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外科开胸手术,术中要进行心脏停跳的体外循环,手术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许多高龄患者身体状况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大手术。不适合做手术的,往往都采取第二种治疗方式,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可杨女士药物治疗没有效果,而且由于年迈以及基础病,她也不适合开胸换瓣膜这样的大手术。

不开胸换“心脏零件”

老人“坏”的心脏瓣膜一定要置换,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只有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邵一兵说:“这项手术尤其适合合并多器官疾病的老人。”简单地说,就是不开胸就能更换人工瓣膜。那么,这项技术是怎么做到的呢?

手术时只需要在人的大腿股动脉上穿刺,开一个约5毫米的口子,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到心脏。“通过穿刺点将导丝、球囊、导管等从血管伸到心脏病变部位,将人造瓣膜释放到原来狭窄的瓣膜处,病变的瓣膜被新的瓣膜挤到血管壁上,原本打不开的‘门’就可以重新打开,血液可以顺畅地在心脏血管中流动。

日前,老人进行了该手术。手术时间为一个半小时,术后2-3天老人心衰症状明显缓解。目前,老人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据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是需要多个科室协同合作,才能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从术前的筛查、建模,手术会诊讨论,术中的麻醉、监测、应急,到术后护理复查,每一个步骤都浸润着医护人员的心血。

心脏病可能会表现为不同的疼痛症状,医生提醒,心脏病的七个危险信号如下:肩颈臂疼痛,疼痛会转移;胃疼恶心,没有胃病却胃疼;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过度出汗,长期反复;呼吸短促,头晕难深呼吸;极度疲劳,没做什么就特别的累。医生建议,尽早改变可能引发心脏病的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定期测血压、限制饮酒、健康饮食、不吸烟、控制体重(腹部赘肉尤其危险)、每周运动3次以及缓解心理压力,都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

10月26日(周六)青岛电视台《健康青岛》将播出《撑开狭窄的心门》。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