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7.html投稿
总第期
年5月,靖江靖城镇卫生院只有十几个人,门诊室非常简单,几间病房原来是工厂车间。那时,我年轻胆大,“处涸辙以犹欢”,用自行车推着病人到有X医院检查,自己燃煤球炉烧高压锅消*器械,在手术台正上方,拉起一块白布预防房顶落下泥灰,请妇产科医生、护士做助手,做起了胃切除、肠梗阻、骨折内固定、腰椎间盘突出等手术。为此有患者送感谢信,也有人指责我“胆子太大,太骄傲了”,刚刚上任的汪院长力排众议,对我投来赞赏、慈爱的目光,使客居靖江茕茕孑立的我受宠若惊。
汪院长是本地人,五十岁上下,身体敦实,青年时做过小学教师,熟读史书,风趣幽默,处事泰然。面对一穷二白的卫生院,他信心满满地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庙不在大,有念真经的和尚就行。他一边向上级争取资金,建设50张床位的病房楼,一医院去“修炼”。在用人上,他认为如同用木料建房子,该做横梁的就做横梁,能做顶梁柱的做顶梁柱,做椽子的不能做顶撑,做桁条的不能做大梁。彼时,二位沈姓医生也先后调入。我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本科生,当年三十多岁,有十几年临床经历。汪院长把我们三人当做卫生院的“顶梁柱”。他带着我,大热天,从江阴港坐夜班客轮,带上他的亲戚专门为我进修写的信函,医院陈高义院长。陈院长阅后爽快地同意,破例医院的医生来进修。就这样,我得以进入心胸外科的殿堂。医院医院结缘,汪院长导演了那年代的传奇。汪院长兴致很高,就像是为自己的孩子在奔忙。
进修期间,医院还派出了护士、麻醉师去同步学习。结业不久,我诊断了一位可以进行二尖瓣狭窄闭式分离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我向汪院长提出,完全可以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进行这样的心脏手术。年6月24日,那天天气很好,汪院长坐镇手术室,他对我说:你专心开刀,外面有我。病人进行麻醉后,他才向卫生局汇报。开心脏在靖江是从来没有的大事,一位副局长闻讯立即赶来。手术成功了。靖江第一例,载入了靖江医疗发展的史册。汪院长非常高兴地说,成功爆炸了颗原子弹,医院内喜气洋洋。这“冲击波”甚至到达了尚未开展心医院。医院自己做心脏手术,全国少见,有人质疑。汪院长邀请主管文卫的副县长亲临手术室见证第三例这样的心脏手术。同时期,医院开展了三切口食管癌、肺癌切除等胸心外科和脑外科的手术,以及断指再植手术。病房床位住满,手术预约排队,全院生气勃勃。很快,在汪院长的关怀下,我和医院的领导层。一次汪院长若无其事地讲,内科有沈副院长,外科有张副院长,工会有沈主席,他们在一线看病、开刀,我已无事可做了。之后,科室逐渐齐全,设备添置更新,更多的院校毕业生进入,靖城镇卫生院成医院。年,我应邀到泰州四院工作,去向退休多年的汪院长辞行。他真挚地说,有缘与你们一起创业,很高兴。到了新的地方,你一定会干得好的。带着汪院长的殷殷叮嘱,我移职稻河之畔,开展创伤急救、脑外科、胸心外科手术,年,医院帮助下,率先于泰州主城区成功进行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不久前,我获悉汪院长仙逝的消息,一时思绪泉涌,思念绵绵。写作此文,以表纪念。汪院长,名圣潮。作者简介
张发,男,南京人,外科主任医师,从医五十多年,具有对普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的学习、诊断、治疗(手术)经历。目前医院工作。
关于我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