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励志短片后浪被群嘲浪尖的佼佼者无法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m.39.net/pf/a_4632166.html

最近有个笑话颇为流行

说有三名网友被喷子围攻,他们彼此交流被喷的原因。

第一个人说:“我发文批评《后浪》。”

第二个人说:“我发文支持《后浪》。”

第三个人说:“我是《后浪》的文案。”

这个笑话说的正是近日爆火的视频——《后浪》

5月4号,正值青年节,bilibili上传了一条视频,名为《后浪——bilibili给年轻人的演讲》。

该视频在上线短短几个小时内便达到了多万播放量,登顶全站第一。

接连几日这个视频在全网范围内都引起了大量转发、大规模讨论。

围绕这段视频的评论却从最初的全网赞渐渐变成了全网黑。

甚至不少网友把对视频内容的不满上升到了演讲者何冰身上。

在何冰的微博里,为数众多的网友都在刷屏谩骂。

01.

究竟是怎么样的视频内容,竟会在这么大范围内掀起舆论的巨浪呢?

其实《后浪》就是一则商业推广广告。

但B站这个商业广告,却比一般的广告更有内涵。

不仅在立意上就高人一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还特地请来了北京人艺的一级演员何冰来夸夸后浪(年轻一代)。

整个《后浪》台本过硬,画面高级,剪辑优秀。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潮流。

再加上这次是bilibili官方和央视合作的视频,有流量的重点推广。

因此视频能火出圈并不意外。

但奇怪的是为何看上去如此励志的宣传视频会引发如此之多的争议?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演讲视频是以夸赞为主的。

既然是夸赞那就一定会有一个特定的对话对象。

这次《后浪》的对话对象是新时代中所有的年轻一辈。

出于推广,谄媚的需要或是统计中的想当然,视频文案将所有的青年一代都用“时代后浪”统一命名。

并放话让后浪们勇敢表达自我,拥抱世界。

但夸人这种事,一旦没把握好火候就有可能让对方产生误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些有自知之明,或是善于反思质疑的人。在看过视频后都不禁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视频中描述的那个后浪,我配么?

02.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视频中展现的后浪形象。

他们是怎么样的?

在视频中

有的人用价值上万的ipadpro和ipadpencil学习语言。

有的人用价值不菲的相机和单反记录生活。

有的人无所畏惧地跳伞,赛车和在深海里潜水。

他们玩手办,穿汉服,轻松交往的朋友是王校长。

他们的生活五光十色,绚丽多姿,令人艳羡。

但诗和远方是需要建立在生活的面包之上的,视频中那些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花费个人多少资源呢?

有一些网友就做过统计,这些爱好仅仅是入门级别就需要花费至少六位数的人民币。

这深深刺痛了中国占比最大的工农阶级年轻人的心。

03.

试想一下,

那些平日里冒着严寒酷暑一趟又一趟送外卖的小哥,他们有这样的理想生活么?

那些顶着厚重黑眼圈,整日埋头的互联网社畜们。他们又有多少底气能喊出“我要有兴趣,要有梦想”之类的口号呢?

即使视频里激昂的说辞能让人热血沸腾,但对应到落魄的生活时人们依然会感到无所适从。

这些话讲的是我么?这些“后浪”说的是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们么?

视频中用虚幻泡沫堆砌出来的幻象看似美好,但却不是大多数人所认识的世界。

明明视频中号称演讲面对的对象是符合年龄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无法代入其中,受困在阶级的限制里。

就连在精神上,强调“和而不同的”《后浪》也没有做到自己所说的。

年轻一代的迷茫,困惑体现在哪里?

如何去实现自由,而不是接受被筛选,被阉割过的自由?

……

这些《后浪》统统没有提及,也没有展现。

只是默认看不到或装作看不到那便是“和”的,是没有争议的。

说白了,

《后浪》在本质上更像是属于小众资产阶级内部的狂欢。

它在内容的表达上选择性地看见,选择性地展示。

在面对每一条相对的问题时,只呈现了其绝对美好的那一面。

因此它不能成为生活中那些芸芸“后浪”们的代言者。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也都有每个时代的发光者。

鲁迅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度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诚然生活中我们需要希望,但也不能完全逃避现实的问题。

如果完全抹杀掉时代下人们的挑战和压力,那么再好的演讲也只是毫无营养的廉价鸡汤。

海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浪需要庞大的水体。

美丽的白色浪花只是庞大的浪托起的最上面那一小点。

这些白色的浪花注定是幸运者、佼佼者。

但如果用站在浪尖的佼佼者来代表新时代所有的青年,则多多少少忽视了浪花下广大的青年们,脱离了真实的生活。

这些站在浪尖上的佼佼者只是“前浪”们喜见的“后浪”,却从来都不是一代青年们的真实面貌。

相比之下如果把我们每天平凡的努力书写成歌,将我们各自岗位上默默的付出谱写成曲。

那将会比仅仅把成功者、幸运者当成主角的《后浪》更能代表年轻一辈。

站在潮头的前浪们,

浪花虽美,是因为有庞大的浪托举着它。

低着头,只能看到狭窄的波纹。

抬起头,才能发现壮美的长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