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年耕地面积骤减40不止天府粮仓 [复制链接]

1#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成都平原,又叫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话则把它叫作“川西坝子”,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区域,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南三省中最大的平原。

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域纵横,为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里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油菜籽、蚕丝、水稻以及甘蔗的重要产区,四川粮食产量中大部分均是来自于成都平原,因此被誉为“天府粮仓”。

年,四川省粮食产量达.1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在全国各省粮食产量中排名第九。但是另一项数据却显示,在过去10年里,这个被誉为“天府粮仓”的成都平原的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竟达40%。

1、非农化、非粮化十分严重

成都作为拥有常住人口超万的超大城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周边的绿化需求也日益旺盛,于是周边的村子就出现了弃耕地改种花卉苗木等现象。

例如,在成都平原的一个传统村子里,那里灌溉渠十分发达,之前大多为耕地,但在近些年中,大部分土地被用于种植花木,面积就达到.5亩。

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城市及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土地建成了房子、公园等。此外,还存在耕地挖沙的情况,土地的耕作层也遭到破坏。

许许多多的原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2、10年减少1.13亿亩

而关于耕地减少的问题,也不光是成都平原。去年,我国发布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其中显示,截至年底,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9.18亿亩。而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时,全国耕地面积约为20.31亿亩。也就是说,从年至年,这10年时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13亿亩。

而减少的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的绿化。其中主要就是土地的类型转换频繁,使得大量的耕地转为了林地以及园地等。

3、生产效益不平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

一方面是城市化发展建设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生产效益的不平衡。

一般来说,耕地是用来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而林地、园地等多种植果树、茶树、花木等,二者的经济效益差距很明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种粮食而愿意种植这些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当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生产方式及生产模式使得粮食种植的效益几乎已到天花板,再向上提升的空间已不大,所以这也是我国当前大力加速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除了经济效益外,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土地的违占与撂荒现象也日益明显。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以及盖房等。

4、保护耕地将更加严格

耕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随着粮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我国也开始加大力度整治耕地问题。去年的时候,就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今后耕地治理也将会越来越严格。

一是对于违占问题零容忍。对于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今后的治理将更加严格,惩罚也会加大力度。

二是收紧“占补平衡”。过去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利用土地,有时会占用部分耕地,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占补平衡”,但是往往占用的是优良的耕地,补回来的却是劣质的耕地,所以今后针对“占补平衡”也会更加严格。

三是减少土地撂荒以及鼓励耕地复垦。一方面是合理规范流转土地,避免土地撂荒;另一方面稳定粮食补贴等,提高种植收益。

在农村农业的改革中,土地问题往往是重中之重,所以也意味着土地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会有更多的闲散土地空置,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土地改革将会成为三农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更多内容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