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多少风流人物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时光变换,朝代更替,斯人已去,但无数英名却永留史册。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群星璀璨、百家争鸣的时代,兵家、法家、纵横家……孙膑、廉颇、韩非、苏秦、张仪……人才辈出。在这灿如星河的名家之中,有一人曾经昙花一现,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人人皆知的平原君的门客毛遂。
昙花一现
我们今天谈论毛遂,主要是因为“毛遂自荐”的故事。秦赵长平一战,赵国大败。赵国不得已割地求和,秦退兵后,赵国又反悔不将城池交付秦国,秦王大怒,再使王陵领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决定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人一起去。经过挑选,选中十九人,最后还缺一人。此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愿随他去楚国签订“合纵”盟约。
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对这个来其门下已经三年却仍是无名小卒的毛遂很不放心,对他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你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却毫无建树,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吧。所以你不能一道前去!”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早就脱颖而出了。”听了毛遂的话,平原君决定给他一次机会,终于同意与他一道前往。结果,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了半天没谈成的问题,被毛遂三言两语陈明利害,说服了楚王,楚赵结成了联盟,楚国出兵救赵,挽救了赵国。这就是“毛遂自荐”的典故。
毛遂自荐
这个故事,在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但主要还是出自司马迁著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和“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伴随这个故事,还产生了其他十余个与毛遂有关的成语。下面我们一一来看一下这些成语。
小学生中华成语故事大全注音版彩图4册淘宝¥18.8¥60购买已下架
1、脱颖而出。意思是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在原文中的句子是:“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2、歃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在原文中的句子是:“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3、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在原文中的句子是:“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脱颖而出
4、因人成事。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在原文中的句子是:“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5、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在原文中的句子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6、利令智昏。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在原文中的句子是:“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7、九鼎大吕。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的话力量大,分量重。在原文中的句子是:“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三寸之舌
8、锥处囊中。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在原文中的句子是:“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9、霸王之资。是指争霸称王的资本。在原文中的句子是:“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10、历阶而上。意思是沿着台阶,依次登上。在原文中的句子是:“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历阶而上
也许这个故事还产生了其他成语典故,只是小编没发现而已。成语典故是中华文明中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物的事迹中产生了这么多成语,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当然这主要是文学家司马迁的功劳,但是如果没有毛遂这个人物,这些成语典故可能也不会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毛遂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归纳总结,与毛遂有关的十一个成语典故,你都知道吗?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