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起四川省的经济仿佛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成都的身影,毕竟四川成都一个城市的GDP就占了四川省经济总量的小一半,年四川成都GDP总量为亿元,同比增长8.1%,而四川省GDP排名第二的绵阳GDP仅为亿元,连成都经济的零头都不足,堪称省会独大的典范。
成都的环球中心号称最大单体建筑
但是在古代四川整体经济并不落后,甚至长期是全国领先的存在,以至于有了扬一益二的说法,可见当时的四川繁华程度仅次于江南地区,但现在的四川经济总量已经滑落成为了全国第6,那为什么如今的四川经济只剩下成都一枝独秀了呢?
四川基本上被群山环抱
战乱不在,易守难攻
四川省的经济之所以在古代社会能够名列前茅,主要原因是因为四面环山的盆地地形易守难攻,在战乱频仍的旧社会,社会动荡对于经济的破坏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古代经济的向南移动和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战乱不断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四川盆地的存在无疑是当时的世外桃源,四川北有秦岭大巴山,东有横断山脉,西面就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方又是人口稀少的云贵高原。在古代是天然的战争要塞,难以从外部入侵,当年蒙古铁骑入侵四川,依然在重庆钓鱼城外折戟沉沙,这和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形有分不开的关系。
蒙古大军饮恨四川
四川地区的稳定程度高居古代各省份榜首,所以能凭借着丘陵山地的地形而发展出近亿的人口,在战乱年代,四川给和平就是第一生产力做了最好的诠释。
和平时代平原多才是硬道理
但是如今社会安定,大家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年代,四川封闭地理环境的和平红利已经吃到了尽头,四川盆地内的非平原地区失去了唯一的相对优势,反而因为山高林密,丘陵纵横而形成了交通不便的结果,所以四川的经济发展只能依托成都平原搞重点突破,其它地区的相对衰落也是必然。
蜀锦和井盐的落寞
说完了四川的地理因素,我们还要说说四川的硬通货——蜀锦和井盐,这两样堪称四川发家致富的法宝,曾经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的军费就是诸葛亮用川中的蜀锦换来的。据史料记载,四川是中国最早出现丝绸贸易的地方,所以才唐代诗人杜甫才用锦官城来形容成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川中的丝绸都是行销全国的硬通货,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市井巨富都以获得一件蜀锦为荣,是不折不扣的高价值商品。而四川自贡的井盐更是内陆地区的聚宝盆,曾几何时内陆省份吃盐只能依靠沿海省份的人拉肩扛,运输非常不便,这就造成了内陆地区的食盐价格是沿海地区的百倍以上,谁如果能够掌控了内地的贩盐渠道,谁就能控制的了内陆地区的税收。四川自贡井盐的存在让四川地区不再受沿海的食盐威胁,并且可以沿着发达的水系一路贩卖到云贵地区,是四川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食盐不再是沿海地区的专享,制盐的效率和物流的速度都以百倍的速度提高,内陆吃盐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自贡的井盐优势也随之荡然无存,四川城市对比其它内陆地区的相对衰落也在所难免。
成都一城独大在所难免
总之四川曾经的经济优势是建立在易守难攻的地形和蜀锦、井盐的商品贸易之上的,在目前和平的工业化社会中这几项优势被极大的削弱了,退化为普通内陆山地省份的四川只能依靠成都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重点培养省内的平原地区,省内其它城市的衰落在所难免。
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