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话说赵奢的胆与识
TUhjnbcbe - 2024/10/23 17:44:00
<

话说赵奢的胆与识

赵惠文王时,赵奢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专门负责征收田赋。当时战祸连年,民不聊生,征收田赋很难,而征收王亲国戚的田赋就更难了。但赵奢为国征赋,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他带人到平原君赵胜家征收田赋。平原君一位管家却藐视王法,抗赋不缴,并且态度傲慢地对赵奢说:“我家贵为亲王,难道还要交什么田赋吗?还是识相点,快快滚开!”赵奢面对这个违抗王法的家臣非常恼怒,当即下令将他就地斩决。接着,又有八名家臣陆续赶来与赵奢交手,赵奢凭着一身高强的武艺,杀得他们个个人头落地。

平原君何许人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当时赵惠文王之弟,当朝国相,仅门下食客达数千人之多。赵奢杀掉平原君家臣九名,平原君大怒,命令武士把赵抓进府内。赵奢面无惧色,大声责问:“为何斩我?”平原君说:“你一连斩杀我九名家臣,难道不该问你死罪?”赵奢说:“拒交田赋,王法不容!”

司马迁在《使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赵奢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则无赵也,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这段话的意思是,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纵容家人而不奉公守法,国家法纪就会削弱,法纪削弱国家也就衰弱,国家衰弱则各国来犯,赵国便不复存在,您还到哪里找现在的富贵呢?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则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则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则赵国江山稳固,而您作为王族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这就是“奉公守法”成语的出处和来历。

赵奢作为国家一位普通的田赋官吏,面对贵族权势和抗税不交的凶徒,肩挑法度,心存正义,表现出惊人的胆量与见识,实则可敬可佩。

实际上,有些人有胆量,却未必有见识,有些人有见识,但往往缺乏胆量。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原因是某些秀才之类空有思想和见识,却无行动和胆量,往往是理性和计谋有之,冒险和挑战不足。只有那些既有谋略过人的思想素质又有临危不惧、泰然处之的胆量,才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获得不凡之功,留下耀眼的光辉。

赵奢奉命到平原君家征收田赋,平原君家人依仗权势,不肯缴税,赵奢依据律法处杀平原君管事者九人。这足以显示赵奢秉公执法、敢作敢为的胆量和气魄。当平原君恼怒并要杀死赵奢时,赵奢站在国家和律法的高度,沉着冷静,义正言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原君听了赵奢一番话,觉得赵奢之言,句句含情,字字蕴理,于是,备感惭愧,由怒转喜,更从内心深深敬佩赵奢。于是亲自给赵奢松绑,连连对他道歉。后来平原君把赵奢推荐着给了赵惠文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全国赋税,国家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实。《史记》有载:“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其实,我们都知道向人征收赋税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人们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交公,征税的人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确实很难。因此,当时有一种说法,征收小官的小难,征收大官的大难,征收王亲国戚的就更难了。在去平原君家征税之前,很多人都劝赵奢别去了,毕竟人家可是一个国家的相国啊!可是赵奢凭借自己的胆量与见识,不畏权势,迎难而进。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想起赵奢同时代的有胆有识的另外两位英雄,蔺相如和毛遂。

当年蔺相如一方面主动请缨,出使秦国,另一方面,又见机行事,和秦王斗智斗勇,完璧归赵,表现了他既勇敢又机智的胆量和见识,出色完成了使命,谱写了一段千古佳话。而毛遂同样是平原君家的门客,平原君出使楚国,毛遂自我推荐,主动随往,并且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慷慨陈述利害,终于迫使楚王签订盟国“合约”,为保卫赵国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不愧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旷世英雄。

可见胆量与见识既难得又关键。

来源:方志邯郸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赵奢的胆与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