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长平之战全军覆没,这事不能全怪赵括,赵王
TUhjnbcbe - 2024/10/25 17:35:00

长平之战,主责赵王,廉颇,赵括,他们三个占长平之战的百分之九十的责任,剩下百分之平原君和那些怂恿赵王要上党大臣平分,赵王的责任就是贪和外交愚蠢,导致五国拒绝支援赵国,而且赵国还不在大义上。反而是秦国站在大义上,连韩王都认可上党归秦国。而廉颇,出了名的怕秦国,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这样,赵奢那次也是,在对秦国上,廉颇就没过什么战绩,廉颇防御战直接把赵国拉入和秦国的消耗战,而消耗战,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拖下去赵国必败无疑。

白起向嬴稷要粮食,是在加上这几十万赵军俘虏才不够,秦军的粮食完全够了,否则白起凭什么在打赢长平之战后又继续攻打赵国,甚至都快打到邯郸,白起当时的意见就是立刻攻克邯郸,灭赵,说明秦军在粮食这块完全没问题,要不是范睢搞事,白起当时就能灭赵,直接拉开统一六国的序幕。白起在打赢长平之战后,名震天下,六国那时候谁敢跟白起打。这场长平之战从一开始廉颇选择防御战起,赵国就已经败了。

秦军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也没觉得赵括不行吧,只是赵括本身参加战事不多经验不足。第一次大战事便是应对白起,而且当时赵国国力拼不上,粮草跟不上,还是四十五万打六十万,其实败才是正常的。此战换廉颇估计也不好打,双方都是名将,在秦国天时地利具备的情况下,廉颇也只能拖着,但对于赵国当时的情况(已经对战两三年),当时男丁大多征讨为兵,耕种已经跟不上了。

如果再不结束战事,对于赵国来说对国力损耗极其严重,所以赵王换下廉颇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对于赵括来说,其实做得也不错了,只是这一战死亡人数太多了(战国时期战事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秦二十多万,赵战死二十多万,被坑杀十余万),个人观点不应该过分吹嘘赵括,但也不应全让赵括背锅。

其实当时赵括可以继续守,但是当时对于赵国来说已经拖不起了,他其实没有太多选择,赵国国君换他就是让他尽快结束战事的,如果他继续守,赵国国君也会把他换掉,总有个人要去决战。当时对于秦国来说其实也够呛,毕竟六十万人打三年,国力必有损耗。

对于赵括来说,白起当时应该是看出了赵国的情况所以就是不攻城,等着你出来,赵括只有出城以四十万应战六十万,如果赵括放弃城池撤退,不说赵国国君会不会杀了他,他撤以后秦国可以六十万兵力只取邯郸,就说邯郸有这四十万兵力但到时候就不一定有这么好守了。其实个人感觉,赵括拼死决战可能有和秦军换血的想法在,因为一旦秦军兵力损耗过重,就不好打邯郸了(当时其他国家说不定会出手,虽然比不过秦赵,但也会让秦军攻不下邯郸),最后秦赵战损相差无几,能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秦军做到战损差不多。

个人觉得赵括这方面做的应该出乎所有人预料了,但是可能谁都没想到秦会这么狠直接坑杀投降的十余万人,让赵国再无一战之力,但秦军损失也不小,后面不到一年时间内攻邯郸也是失败了。赵括送不送这几十万人去死,影响不了结局,也影响不了这几十万赵军被杀,因为白起是奉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可能放过战败的廉颇,廉颇从打这场仗开始就没想过赢,只想击退秦军再说,谁知道秦国要和赵国决战,死磕到底。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平之战全军覆没,这事不能全怪赵括,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