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导游话山西│黄河岸边筑长城原创山西省文旅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收录于话题#金牌导游话山西,28#导游之家,67
摄影:任志明
桃花红杏花白,翻山越岭等您来。
今天为您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黄河边上长城古堡的故事。
视频来源:偏关黄河老牛湾景区
黄河穿过河套平原,进入山西时拐了一个大弯,转向秦晋峡谷。第一站,便是老牛湾。今天看来如此恬静安逸的老牛湾,由于她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与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相邻,依托这黄河天险,我们的祖先在这里修建了长城,更为奇特的是,老牛湾长城一直修到了黄河中,可以说“黄河与长城在这里握手”。
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呈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就在这里的长城末端不远处,明朝崇祯九年,还修建了老牛湾堡。过去这里曾是一座精美壮观的堡城,建有兵营房舍,虽然经历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堡城轮廓依然清晰。现在依然能看到夯土的城墙,外包长条石块,满满的古风古韵。
摄影:董旭明
“
老牛湾有首民谚唱道:
九曲黄河十八弯,
神牛开河到边关,
明灯一亮受惊吓,
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
这关于老牛湾得名来历的传说虽已经无从考证,但那古老的营堡,那长满苍苔的望河楼、烽火台及散落其旁的断碑残柱,无不见证着这里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明崇祯九年,建成戍边把关的老牛湾堡,直到清代还一直安营扎寨,驻扎兵马。后来,战火纷飞的烽烟渐渐散去,兵去堡空,苍凉的老牛湾堡依然用她长满荒草的身躯讲述着往日金戈铁马的历史烟云。
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老牛湾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山西通志》载:老牛湾堡北至长城0.5千米,明成化三年(公元年)总兵王玺筑墙,崇祯九年(公元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
老牛湾境内长城共绵延约八千米,其结构为砖砌长城、石垒长城、夯土长城、石崖长城。老牛湾堡是明长城山西段的重要关隘,周长五百六十多米,外墙用石块砌成,有城门洞和瓮城。
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护水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墩高二十二米。墩体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绳体和通道。用来瞭望黄河上的敌情,点燃狼烟向东、南两边长城传递信息,被称为“天下第一墩”。望河楼孤绝地挺立在老牛湾最北端,雄壮、坚毅、不可侵犯!他凛然地探出堡子,像个战士一样,以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隔河与对岸内蒙古的山头相望。有了战士的护卫,身后的整个老牛湾村便以一种淡然的表情笑面黄河,抛开红尘俗世,任你过尽千帆,我自悠然自得享受我的世外桃源。
老牛湾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地,自明代起就是著名的古渡口和商业繁华重镇,当年这里码头桅杆林立,堡子里有人头攒动,牌坊、客店、货栈、酒肆、戏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今如此静谧的老村与昔日繁华的城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现在的老牛湾堡和后山一样静得让人心醉,空寂的山村里只有我们在流连,沉醉于那种满是鲜活生命痕迹地方,享受天籁般的寂静,唯有喧闹的阳光、呢喃的土屋、吟唱的河水陪伴着我们。上苍赐予的这段美妙时光,早刻在记忆深处。
岁月已逝,黄河水还在这里缓缓流过,纤夫再也不见,但黄河儿女们还一代代坚守在老牛湾,这黄河岸边,在这里耕作,在这里打鱼,把自己世代居住的窑洞,打扫的一尘不染,学着做起了旅游接待“农家乐”。游客在黄河边上的老窑洞里,盘腿坐在土炕上,吃着刚从黄河里捞出的黄河鱼虾,听着老乡为大家介绍世世代代老牛湾人的故事。
牛刚老师解读
漫长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悠悠的岁月,在这里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铮铮明长城绵延于山峦叠嶂的黄河边,构成了古代边陲的重要军事防线。
老牛湾的黄土地上,曾经洒满了戍边将士的汗水甚至鲜血,他们的目的也许很简单,就是保家卫国。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现在的老牛湾,春观山花、夏赏月,秋观落叶、冬赏雪。不仅天气暖和的时候游人如织,就是在以往大家认为是旅游淡季的严冬也人来人往,黄河水面结出了一层厚厚的冰,于是平整的冰面成了我们寻找儿时冬趣的好地方,优越的冰面条件,还让这里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冰雪赛事承办地,全球罕见的河道滑冰马拉松比赛场地。
在古堡中,观音庙、真武庙和关帝庙和谐共存,满足了世代老牛湾人和驻扎在这里的军人们的信仰。老牛湾是一座军事堡垒,见证了千百年来发生在长城旁的战马嘶鸣;老牛湾是一座千年古村,演绎了一代代山西人发生在黄河边的爱恨情仇。
雪暗长河易素装,朔风凛凛艇舟藏。
群山入静烽台远,草树滋身待艳阳。
游山西,就是在读长城军事斗争史。读懂山西,您就读懂了中国。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原标题:《金牌导游话山西│黄河岸边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