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2/13 18:14:00
最近正在播出的《胆小鬼》中,开篇即是大众印象中典型的东北形象:穿戴着棉捂子、棉手套的人带着腾腾热气从车上走下来,绿皮火车伴着它惊天动地的轰鸣声驶过;再拉远景时,北方雪色苍茫,大地喑哑暗淡,高高的烟囱耸立着、刺破着这灰黑色的静;钢铁结构的城市,雕像摆出雄赳赳的挺进的姿势,人们照常在工厂忙碌,不合时宜的枪声却响起……《胆小鬼》剧照在过去的这几年,在文学和电影中、在网络流行文化中,东北的形象被几度书写、更新与丰富。每当一个文化领域中,有东北元素的内容出现、每当又一种关于东北题材的文艺创作进入大众视野,都会再次与我们已有的东北印象地图拼接在一起,并引发一次新的讨论和回望。关于东北,我们可以想到什么?或许是以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和他们的作品,或许是《钢的琴》《白日焰火》等影视作品,或许是宝石老舅的《野狼disco》和二手玫瑰,或许是最近的“老四的快乐生活”、营口张同学的短视频和呼兰王建国的脱口秀以及非虚构作品《张医生与王医生》。“东北文艺”这个概念正在吸纳着越来越驳杂的内容。最近,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和凤凰网读书主编魏冰心以“文学和电影里的东北”为题,进行了分享。分享会现场。左起:魏冰心、戴锦华、滕威再谈“东北文艺复兴”“东北文艺复兴”的说法在年伴随着说唱歌手董宝石的一首《野狼disco》而广为流传,董宝石在一场演出中致敬了东北作家班宇,他提到班宇《冬泳》一书中的短篇小说《盘锦豹子》。在一次访谈中,董宝石说,班宇“影响了他整个东北蒸汽波作品的气质,包括《野狼disco》”。他记不清读到这篇小说有没有开始写这首歌,但清晰地记得读完小说的感受,那种人到中年的尴尬生活处境,精准地描述了他心里最想表达的主题,也抵达了他长久的不安。在“东北文艺复兴”随着流行歌曲抵达更广泛的大众之前,东北作家的写作就已蔚为大观,成为文学圈中不容忽视的现象:年,双雪涛在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年、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先后出版;作家郑执的短篇集《生吞》于年问世;班宇的《冬泳》于年出版,两人的短篇《逍遥游》(班宇)《蒙地卡罗食人记》(郑执),也分别在、年发表在《收获》上,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受到读者、媒体、评论家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