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挖壕看似费时费力,却是平原作战时减少伤亡
TUhjnbcbe - 2024/12/16 18:10:00
据老兵们回忆,黄百韬被围在碾庄后并不好打,开始阶段他们还吃了亏。有时攻上去,占到房子想作为掩护,敌人会向房子里扔燃烧弹。战士们不能干等着让火烧,最后又不得不撤回去。黄百韬兵团是个公认的杂牌军,为何还这么难打呢?众所周知,黄百韬这人不是黄浦系,京城里也没有后台,他只能靠打胜仗来获取蒋的信任。因此,黄兵团虽是杂牌军,但战斗力不容小看。另外碾庄处于大平原上,方圆几十里范围内没有高山。平原作战对进攻的一方极为不利,我军向前进攻时,没有任何有利地形来作为掩护。而黄百韬就不同了,李弥兵团撤走时,在碾庄留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堡暗堡壕沟相通,无论在纵深方向还是平行方向,火力都可以相互掩护支援。眼看着能到手的山芋却很烫手,粟裕坐在地图前思索着破解之道。这时老领导陈毅的电话来了,你们华野可以放心地打,千万不要着急,中野绝不会放过一个援兵过来。这个电话太及时了,不让敌人的援兵过来,这对粟裕无疑是最好的支持,粟裕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思路。傍晚,各纵开始布置挖壕沟的任务。把交通沟挖近敌前沿阵地,缩短攻击距离,依壕对壕,依壕夺壕,依壕前进。于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战士们挖起了壕沟。指战员们深知,多流汗就少流血,工事做得好,进攻时伤亡就少。挖工事就好比挖掉敌人的命根子,各营、各连间展开了挖沟竞赛,攻击阵地快速地向前推进着。敌军发现我军的意图,他们便疯狂地实施破坏。白天有飞机、大炮向我军阵地实施轰炸,小股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袭击我军前沿,干扰战士们挖沟。夜里,国军疯狂地打照明弹、燃烧柴草来照明,借助火光派出部队来袭击。天亮后,大家趴在沟里继续加宽加深。经过几天紧张艰苦的挖沟,壕沟内的地下工事更完善了。壕深过顶,并不像电影里放的那样浅。宽能通过担架,壕与壕之间纵横贯通。壕内还有出击口、指挥所、隐蔽部、包扎所,别有一番天地。最后战壕延伸到敌阵前30来米处。他们在战壕内还抓过偷袭的敌人。挖壕费时费力,华野正是用这笨工夫挖垮了黄百韬兵团。做事也一样,急于求成不如找准方法,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1
查看完整版本: 挖壕看似费时费力,却是平原作战时减少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