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就开始创排革命现代戏,后来一些剧目更是被称之为样板戏,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一时期八出剧目的排名,当然了只代表个人看法。
《红灯记》《红灯记》是中国京剧院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戏是第一出在报纸上被称之为“样板戏”的剧目,也正是至此后来才有了样板戏这一说法。
《红灯记》这出戏贴近生活,一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典的接地气。
《智取威虎山》《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先生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戏十分经典,也是位列八大样板戏之一。
这出《智取威虎山》也是十分的贴近生活,并且有于会泳等人的加入使得在音乐、唱腔方面都做到了洋为中用。
《奇袭白虎团》《奇袭白虎团》是山东京剧团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剧目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当初在年革命现代戏观摩大会上,这出《奇袭白虎团》就颇受好评,就连马连良、盖叫天等名家都是称赞有加,后来更是位列八大样板戏之一。
《沙家浜》《沙家浜》是北京京剧团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戏经过不断地修改和打磨最终也是位列八大样板戏之一。
汪曾祺先生虽然是这出《沙家浜》的编剧,但是也提及过一些看法,那就是这出戏剧情不是特别完整,前半部分说的是阿庆嫂,后半部分说的是郭建光,有些不太连贯。
《海港》《海港》是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戏无疑是塑造了一个样板戏中难度最大的角色,那就是“方海珍”,尤其是李丽芳老师这这一角色演绎成为了不可超越的经典。
但是这出《海港》传承的并不好。
《杜鹃山》《杜鹃山》是北京京剧团根据同名话剧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戏很早之前赵燕侠、裘盛戎等名家就演绎过一个版本,但是并不成功。后来这出戏经由于会泳负责,并且从上海调来了杨春霞、王忠信,这也就造就了杨春霞、马永安、王忠信这一经典版本的《杜鹃山》。
这出《杜鹃山》虽然没有位列“八大样板戏”之一,但是一度被称之为革命现代戏最后的一个巅峰。
《平原作战》《平原作战》是中国京剧院改编创排的剧目,这出戏虽然没有位列八大样板戏之一,但是整体来说在唱腔、表演、剧情等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
《龙江颂》《龙江颂》是上海京剧院创排的革命现代戏。
这出《龙江颂》在当时虽然有影响力,但是与上边这几出比较还是有差距的,并且传承也不是很好。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