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荣膺东亚文化之都之前,成都践行中日
TUhjnbcbe - 2025/2/7 17:03:00

上篇年度回望稿件,我们讲到成都作为“大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国内已经具有极强的城市影响力。

近期,成都在国际上再度揽获一项殊荣。

宽窄巷子

年末之际,年“东亚文化之都”终审答辩会在北京举行,最终成都以91.55高分排名第一,在11个城市中脱颖而出。

作为超出第二名5分、现场唯一达到90分以上成绩的城市,成都或将在年中日韩会议上正式被宣布为: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是公认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日韩三国人口约占全球22%,GDP约占全球20%,贸易总量占全球35%。

“东亚文化之都”是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含金量相当之高。

这充分体现出成都在文化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国际化的今天,成都正以更加开放和充满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此次是成都迈向国际大城的重要契机,也是巴蜀文明与国际交流的深刻体现,细数成都在东亚地区的文化脉络,精彩从未止步。

相传,秦时有名学识渊博之人,名为徐福,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名望颇高。

徐福画像

公元前年,为迎合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梦想,徐福带领众人,向海上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驶去。

徐福途经朝鲜半岛后到达日本,带去了农耕、冶炼、文字等先进技术,促进了当时朝鲜和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据悉,秦代朝鲜半岛南部“三韩”之一的辰韩,就是由徐福一行人建立的,日本也从使用石器工具的绳纹文化时代,发展成使用金属工具、定居农耕生活的弥生文化时代。

时至今日,徐福仍深受日韩两国人民敬重。

日本人民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佐贺、新宫等地神社把徐福作为神来奉祀,韩国济州岛有多处与“徐市过之”有关的石刻,西归浦市还建有徐福公园。

位于日本的徐福雕塑

徐福公园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航海家、探险家,徐福被称为中日韩文化交流的先驱,第一次带来了东亚文化的碰撞。

成都作为三大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从古代开始,就是我国内陆地区的开放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成都“兼容并包”的城市性格。

龙泉山

于是,一股异域之风随之掀起。

最早入蜀的日本文人可以追溯到元代,佛僧雪村友梅从长安辗转到达成都,并著有《岷峨集》。

在他之后,年竹添进一郎游览蜀地并撰写了《栈云峡雨日记》,这本游记中所记载的蜀地风情,让无数日本文人对成都产生了浓厚的憧憬之情。

“一旦登上巴峡进入省内,则是沃野千里、良田无际,与自己一贯的想象极为不同”;

“盛夏的成都平原归于宁静,极目都是青青的稻穗之海,白墙房子星星点点散处于绿色的沃野中。”

在日本文人的游记中,不吝对成都的赞美之词。

而要论成都与日韩的文化渊源,那一定离不开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篇章

成都作为中华文化重镇,是古代蜀国及《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三国故事的发源地,《三国演义》以其波云诡谲气势磅礴的历史故事情节和荡气回肠传诵千年的“忠义”情义名播四海。

根据日本学者研究,《三国演义》在江户时代(17世纪初)就已传入日本,高丽王朝时期,随着中朝两国频繁的贸易往来,《三国演义》便传入了朝鲜半岛。

江户时期,日本画家绘制的三国题材浮世绘

对日韩民众而言,作为三国时期蜀国都城的成都,并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他们对于三国的热爱,简直可以用痴狂来形容。

在韩国,翻译成韩文的《三国演义》在韩国售卖超过万份。

在总人口只有万的韩国,相当于,每十个人中,就有4个人读过《三国演义》。

韩国衍生出的三国文化副产品也相当之多,以漫画为例,目前三国连载漫画的数量在韩国已超过百余部。

而日本,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每年10月,日本神户市都会举行日本最盛大的“三国志祭”主题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三万余人。

日本三国祭活动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曾7次应邀参加“三国志祭”主题活动,并在当地开展三国文化讲座和展览。与此同时,日本神户代表团每年也会回访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并积极参加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等文化活动。

除了官方的紧密互动,还有文娱产业的自发行为。

吉川英治的《三国志》、横山光辉改编的《三国志》漫画、胜间田具治的《三国志》动画三部曲深受大众喜爱,日本还制作了大量有关三国文化内容的游戏,如《三国志》《真三国无双》《三国志英杰传》等,一度风靡全球。从日本动漫改编中,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三国的喜爱与琢磨,离不开日本战国时代与中国东汉末年的历史发展相似情节和各自英雄人物塑造的相似代入,读到曹操就能联想到贵族出身而旷达奔放的织田信长,读到司马懿就能联想到开创幕府统治的德川家康。

《三国志》制作团队专程来到成都寻求创作灵感

《三国志英杰传》游戏画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巴蜀还有一项声名远扬的文化,那就是茶道。

发源于蜀地的饮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时期,时至今日,民众仍推崇备至。

据记载,日本没有原生的茶树,日本的茶文化源于中国的僧侣与日本的僧侣佛学和禅学的交流,之后日本还融入了这个民族独有的特性,饮茶文化便自成一体。

所以,尽管同为茶道,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都为其注入了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喝茶这一活动,逐渐放松身心,达到开阔舒畅的心境,并且都会开展以茶为主题的活动,成为文人墨客之间畅叙友情、广谈抱负的载体。

不同之处在于,四川的茶艺相对更为随意,可以是坊间传说,可以是庙堂轶事,可以是诗词歌赋,没有太多约束和控制。

宋人饮茶

而日本的茶道就显得十分正式和肃穆,饮茶过程工序较多,比如要有插花、准备茶果子、准备翰墨,还有典型的“四规”、“七则”,给人极强的仪式感。

日本茶道

再看韩国的茶道,最初是朝鲜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并慢慢融合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而后形成。

韩国茶的饮法,可以说深受中国历朝的茶道影响。

比如新罗时期采用的是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高丽时期受到我国宋朝点茶和品饮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茶礼。

宋朝点茶

可见,在日韩茶道文化的衍生和发展阶段中,巴蜀茶艺可谓功不可没。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蜀地文明始终像涓涓溪水,滋润着成都平原的过去与未来。

从始至终,成都的骨子里、血液里一直流淌着蜀地印记的DNA,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如今也走向了更广阔的的舞台。

成都高新区拥有着数量众多的日韩企业

在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落地的城市正是成都。

以往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选址基本是东京、北京、首尔这类首都城市,而这次却选择了成都,足以见得,在中日韩文化的交流中,成都的地位不容小觑。

在成都总体规划的四大定位中,成都将打造一个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由西南内陆走向国际前沿。

数据显示,在蓉外国领事机构增至近20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增至个,在24个国家设立25个“海外成都”工作站,深受国外民众喜爱的成都大熊猫也已成为成都代言人,吸引众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

日本游客选购大熊猫纪念品

其中,成都与国外建立的友城中,一定有日本、韩国所在城市的身影。

中日韩文化专家学者曾这样评价眼中的成都:一座令人期待的城市。

日本的甲府市就是成都在亚洲的第一个友城,两座城市在年就建立了友谊。

刚结为友城后,成都就送给甲府市1对小熊猫,甲府市也回赠了10只火烈鸟。年两城友好结交35周年之际,成都代表团还在4月初赴日参加了“甲府开府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除了甲府,日本的札幌市也是成都的朋友圈成员。双方于年10月签署了友好交流备忘录。

不仅如此,成都还同许多日本市县有交情,包括奈良县、京都市、冲绳县、神户市等均建立起友好交流渠道。这些“好友”,都让成都同日本的往来日益频繁与深入。

韩国的金泉、大邱也是成都的友城,年,成都将“成都市荣誉市民”的称号授予了时任金泉市长的朴宝生,年,大邱传统舞蹈团还来蓉参加了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

韩国还在成都坐拥6座主打本国特色的购物城或购物中心,甚至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便开设有3座韩国城。

成都的四川师范大学也与韩国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韩国延世大学的孔子学院是由川师大一手建立而起的,此外,川师大还与汉阳大学、东国大学、邱韩医大学等韩国院校均有交流合作。

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

除了文化交流学习外,成都与日本、韩国还有较为深入的贸易往来和文旅互往。

年上半年,韩国、日本分别为成都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成都与日韩进出口额超过亿元,在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医美康养和文化创意等领域均有合作。

据商务部统计,年,中国对日本全行业直接投资额为3.6亿美元,对韩投资3.6亿美元,随着成都与日韩合作的深入推进,也将为韩国、日本在蓉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贸易合作的深入,离不开旅行市场的火热表现,成都与日韩两国游客真属于“互相青睐有加”。据统计,年1月1日至年12月10日,入境成都的外国人数前五名分别来自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日本。

伊藤洋华堂可以说算的上是成都人的老朋友

同样,成都人也颇为钟情于去日韩旅游。年1月1日至年12月10日,成都出境热门目的地分别是泰国、越南、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排名第八。作为拥有东京、大阪、首尔直航的国内内陆城市,成都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先天优势,让古代的几千公里“漂洋过海”化作了3-5小时的“打飞的”,让三国民众可以共享凝聚,即时互通。

成都为何拥有着日韩游客这么持续而强烈的好感?从一个小细节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早在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就推出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熊猫之旅》介绍小册,以便更好的满足东亚友邻之邦的旅客们,从成都乃至四川的4A景点介绍与导视牌,均将原本的中英双语更换成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这一举措,令慕名前来成都和四川观光和学习的日韩游客和学术人士大加赞赏。“中日韩友好”这个组合词,成都做到了身体力行。

成都锦江区红星路中英日韩四国语言路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成都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的过程中,不仅是一次成都自我城市文化功能的完善,也是开启国际化新时代的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成都平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衍生出优雅时尚、多元共生的蜀地文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荟萃中,相互滋养、相互促进。

我们相信,蜀地文明的过去灿烂辉煌,未来,也必将继续在世界绽放光芒。

1
查看完整版本: 荣膺东亚文化之都之前,成都践行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