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其实,首都也是选出来的,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在新中国成立时,选择哪一个城市作为我们的首都也是很有讲究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文化、地理位置、人口等许多因素,并不是那么随意。
在当时,广州、上海、北京等11座城市成为了首都的备选城市,经过严格考量和筛选,最终确定了北京。
在这11座城市当中,有这么一座城市,它差点儿就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这就是开封。说到开封,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座历史名城。在历朝历代中,开封对于国家和种族的兴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一次的选拔,它落榜了,落榜之后的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大不如以前,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历史上,从夏朝到明朝,开封前前后后成为了十多个朝代的都城,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开封经济发展迅速,占地面积广,人口众多。
是人们心中的发达城市,也有诗人描述它为“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由此可见,当时的开封是如此广阔和繁华。
名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更是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状况,这座城市规划良好,有河流,有桥梁,有高高的城门,有商铺,有居民区,有公园,有寺庙,有小吃街......
在热闹的街市上,做买卖、看剧、骑马、赏景的人络绎不绝。除了白天,晚上更是热闹非凡,灯火通明,这样的场景是在当时的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
就拿晚上来说,在当时的其他城市,人们仍然过着比较原始的农耕生活,在完成了一天的劳作之后,回到家便很早睡下了,根本不存在和开封一样的夜生活。
发展得如此好的开封却没有被选作是新中国的首都,说明和北京相比,开封还是有一定的劣势的。综合各方面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地势平坦,容易被攻破。
在开封,很少起起伏伏的山川、河流,存在比较多的平原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敌军的到来,不具备防守的优势,容易被攻破。而北京不同,平原、山地等相间分布,如果打起仗来,只有熟悉地势的一方,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在抗击游牧民族的时候,北京已经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地,后来又有了居庸关等险关要道。在地势方面就超过了开封。
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
虽然开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超过了很多城市的发展水平,但是就当时的河南总体而言,经济发展不给力,人口众多,但是粮食供给不足,人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更不用说发展经济和文化了。
除此之外,黄河每年的汛期也会给河南的一些城市造成伤害,特别是开封,在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并不发达的年代,开封每年都不会幸免,巨大的水势一下子就把平坦的城市淹过去了,导致人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等停滞不前。
没有被选上首都的开封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