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四千多年前的成都平原是谁修建了这么多规模
TUhjnbcbe - 2025/2/10 18:19:00

中国传统史书为人们构建了一个从三皇到五帝、再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中国上古历史体系,对这一体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大多数人从未质疑。按照这一说法,古代中国从至少距今五千年前起就一直存在着以中原为统治核心的强大王朝,这一王朝的君主统领天下诸侯,拥有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些君主大多是天生圣贤、德行高尚、治政完美,当时的社会是人们梦想中的黄金盛世。而中原之外的地区,则还是一片蒙昧,四方分布着东夷、西狄、南蛮、北戎这样的落后部族,等待华夏圣人的启蒙和教化。

不过中国二十世纪田野考古的众多成就,却为我们揭示了和传统史书相距甚远的上古历史。出土的文物和遗迹不会说谎,它为我们展示了史前中国大地上人类社会的真实生存状态,显示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像浙江良渚、陕北石峁、山西陶寺、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古城遗址群等的大规模、高等级遗址的相继发现,已经彻底推翻了传统的中原文明核心论,证明四五千年的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众多与中原文明等量齐观的文明中心,它们和中原文明是并行共存的关系,文明之花不只在中原绽放。

除了上述这些广为人知的重大发现以外,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上,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让我们对史前四川盆地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有了新的认识,证明后来闻名于世的三星堆青铜文明自有其源头,这一地区一直存在着一个迥异于中原的文明中心。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明古人对四川的上古历史也所知不多,只知道一些首领的名字,对他们的事迹几乎一无所知。保存了很多四川古代典故的《华阳国志》提到被秦国吞并前的四川历史也语焉不详。这个上古的确存在的以“蜀”为名、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古代王国还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直到二十世纪后期,成都新津附近的宝墩古城遗址横空出世,才为揭示四川古蜀文明的秘密提供一个直观的案例。最初的发掘中显示这一古城面积一般,夯土城墙围绕的面积约60万平米。而九十年代的最新发掘成果则显示,其外城城墙超过六公里,整体面积在万平米之大,这样的规模仅次于良渚古城、石峁古城和陶寺古城,是史前中国第四大城址。不仅如此,在成都平原一带,还先后发现了温江鱼凫古城、郫县古城、芒城古城、双河古城、紫竹古城等一系列史前遗址,它们和宝墩遗址形制近似,都修筑于距今——前。

这一年代,还在夏商周三代王朝之前,处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而成都平原的古蜀先民就已经能兴建如此体量的城市,说明当地社会的组织程度和动员力度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刷新了人们对古蜀文明起源的认知。不过这里还没有发现金属器物的痕迹、也没有找到华夏文明的标志——成体系的玉器器物,也没有出现文字的迹象,这表明他们还没有跨入国家的门槛,而是出于部落联盟向邦国演进的阶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千多年前的成都平原是谁修建了这么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