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并提出五方面具体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水势变化、沿岸植被生长和水旱灾害防御,无不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考量气象因素?气象专家提出了哪些意见建议?
河南省气象局局长、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主任王鹏祥
青海省气象局副局长高顺年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钊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冯晓晶
甘肃玛曲国家基本气象站高级工程师李维红
气象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三江源、甘南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
在三江源这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青海省气象局近年来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缓解水资源短缺等作出积极贡献。
水草丰美的三江源
近年来在人影工作助力下,青海湖泊湿地面积扩大,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恢复,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水源涵养量明显增加,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同时,黄河上游水库库容有效增加,水电经济效益明显。
据统计,年至年,人影作业共增加黄河径流量49.亿立方米,增加发电量.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达31.亿元。
人工增雨,离不开气象科技的支撑。
九曲黄河,首曲在玛曲。位于玛曲县海拔米处的玛曲国家基本气象站,清晰地记录着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水汽以及液态水含量等具有重要气象和生态价值的数据。
云和降水的形成、发展,其内部的微物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这里观测的水汽和其中液态含水量对降水过程和可降水潜力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人工增雨非常关键。
在海拔米的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也是世界难题。甘肃气象有关部门系统研究揭示了玛曲降水气候背景、水汽来源及通道,给出了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云系特征及作业催化的部位、时机选择的依据,并首次建成了玛曲降水资源调控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和可供长久使用的“玛曲空中云水资源调控、指挥、人工增雨作业”观测与试验示范基地。
在一系列技术突破下,经观测分析,人影作业能使玛曲地区的年降水量增加10%以上。
河套平原、黄土高原
气象的价值还体现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上。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河套灌区土地肥沃,气候独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组合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
河套平原
但好气候如何吸引好产业呢?
10月29日,“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气候认证发布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会上发布的《“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气候资源评估报告》,成为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