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个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小桔灯
TUhjnbcbe - 2025/3/12 17:53:00
原题:从听书和读书到教学与写作————一个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作者:张宇清(授权发布)来源:《校园长青树》说起读书,我忽然想到一个命题“我们每个人所读的书肯定不尽相同”,就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如果你想证明这是一个假命题,尽可举出反例。我的读书是从听书开始的。我是年出生,属兔的。上网一查,这一年出生的名人还不少。我们这代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那时候,听书是我的一大乐趣,最喜欢听的节目是长篇小说连播,印象深的有薛中锐播讲的《渔岛怒潮》,袁阔成的《大刀记》,后来又有了刘兰芳、单田芳的长篇评书。因为那时候好像课外书很少,除了听广播,小学最痴迷的莫过于那一本本连环画,那时候都叫小人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中英雄好汉的名字成为了那时男孩子顶礼膜拜的对象。虽然有些故事似懂非懂,却也乐在其中。小人书可以说是我童年中最令人难忘的,攒了满满的一大箱子,有《高玉宝》、《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枪声》等。到了初中,才开始阅读一些大部头的小说,比如《隋唐演义》、《欧阳海》《艳阳天》、《金光大道》、《盐民游击队》、《雁翎队》、《煤城怒火》、《烈火金刚》、《苦菜花》、《山菊花》、《林海雪原》、《红岩》等。那时候看书就跟吃书一样,几天就是一本。我们这代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年恢复高考,那一年我读高一,第一次有了图书室的概念,学校图书室只有一位姓彦的女管理员。由于经常光顾,毕业二十几年后,在大街上偶遇,早已退休的彦老师还能叫出我的名字。这时,我不但能读到四大名著,还能借到《人民文学》、《十月》等文学杂志,能读到刘绍棠、白桦、王愿坚、王蒙、柯岩、刘心武等当代作家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高二那年,从《人民文学》我读到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第一次知道陈景润在六平方米的小屋里,一盏油灯,一支笔,几麻袋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1+2),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还读到了刘心武的《班主任》,小说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学生该读些什么书,拿《牛虻》来说,这本具有明显革命倾向的优秀文学著作,却被认为是本黄书,将其打入“冷宫”。恰恰是这“黄书”的标签,一本《牛虻》才成了同学们手中的抢手货。高中时代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一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风靡全国,似乎有了这套丛书,就能考上大学。为了能买到书,我一大早就骑自行车从农村赶到城里的新华书店排队,可眼看就排到我,书却卖光了。几经周折我也只买到数学的部分分册,就这还引来了很多同学羡慕的眼光呢。年我考上师范学校,年又进了教育学院,这段时间才是我读书最疯狂的时候。与同学们一起沉迷于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和琼瑶的《几度夕阳红》,特别是琼瑶小说中古诗词的委婉细腻,多愁善感,常常让我们与主人公一起欢笑、流泪。与此同时一部风靡全国的《射雕英雄传》,也掀起了金庸热、武侠热。图书馆中的书多的读不完,却觉得不知该看些什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鲁宾逊漂流记》、《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大部头的书开始在宿舍里互相传阅,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些书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当时看的那些书就是经典,就是名著。外国名著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及《爱弥尔》。《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我们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卢梭则在他的书中,深刻地对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进行了的反思。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思想是否敏捷而定。”它让我真正地了解人类灵魂的高贵之所在。它对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也有所影响。卢梭坦然率真的态度、高尚的生活情操和人格将会让我受益终生。他的《爱弥尔》对于师范专业生来说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是“自然教育论”的典型代表,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要顺从儿童的天性,从幼儿开始就对他们进行纯粹自然主义的教育,使孩子根据他们各自的天性自由发展。在卢梭的《爱弥尔》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从18岁走上讲坛,至今已经30年有余。工作之后的阅读主要是和工作有关的书籍。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叶圣陶教育文集》,从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教书育人之道》,到孙维刚的《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从卢勤的《做人与做事》《写给世纪父母》到周虹的《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从《教育的革命》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从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到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与名家对话,与大师交流。传统的教学观念得以荡涤,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以萌生。在众多的教育理论书籍当中,93年黄河出版社出版了张承芬教授的《素质教育概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素质教育的专著,对教育有许多深刻的见解、精辟的分析,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还读过一本书叫《素质教育的呼唤——救救孩子》,是全国优秀班主任苏达礼用40年的教育积累写成的。苏老师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在我26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小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