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学习才能“胸”有成竹
医院胸心外科
步入微创“心”时代
在跳动的心脏上,不开胸
仅通过不到8cm的微创小切口
即可实施主动脉瓣置换
虽然增加了外科医生的难度和挑战
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好处
从传统的“开胸锯骨”大手术
到如今的“小切口”微创技术
医院胸心外科医生们不断学习创新
“心”技术造福了广大患者
也推动着心脏外科手术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小切口大作为心脏手术也可以很微创53岁的熊女士近两个月来常出现胸痛症状,于近日住进了重庆市医院,经检查发现其主动脉瓣出现了严重狭窄和关闭不全,需要做外科手术换瓣。
按照传统方法,患者必须通过“开胸锯骨”施行心脏外科手术。所幸的是,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罗富超率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仅通过不到8cm的小切口就顺利完成手术,使患者避免了开胸的痛苦,以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获得了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第二天,患者拔除气管插管,目前恢复良好。
此次手术采用的方式,正是罗富超去年以来到医院学习的成果。“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需胸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创伤相对较大,而小切口手术仅需行上段胸骨劈开,保留下段胸骨,胸廓完整性和稳定性更好,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轻,呼吸功能保留更好。”罗富超介绍道。
但由于手术视野小、心脏暴露面积小,这对外科手术的技巧要求很高,也十分考验外科、麻醉、体外循环、超声、手术室等团队的默契配合与协作。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医院胸心外科在微创外科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潜心学习胸心外科医生负重前行的坚持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死亡率极高,在心脏上做手术,就是和死神的直接对决。据了解,心脏手术是目前外科手术治疗里,难度最大的一类。
16年来,罗富超手握柳叶刀尖,在心脏内密如蛛网的血管中游走、划动,帮助患者从死亡线上重获新生,惊心动魄却游刃有余。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都离不开他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以及不断追求学习创新的精神。
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罗富超,来到医院成为一名住院医师,两年后被安排到胸心外科工作。怀揣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罗富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抱负。
“那时候胸心外科工作比起现在要少很多,技术水平也很有限,主要的业务以胸部创伤为主,手术也基本都是传统的‘动大刀子’。”罗富超回忆道。为了给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罗富超觉得自己是时候再到外面深造一下了。
年,罗富超报考了广州医院进行学习,积累了大量心脏外科专业的知识。3年后,获得了外科学(心外)硕士学位。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罗富超本有许多机会选择,导师甚至提出让他留在医院,但罗富超拒绝了留校,也放弃了回老家乐山工作,毅然选择回到这个他充满感情的地方——医院胸心外科。这里给他提供了学习进步的平台,而他能够报答的,便是将自己的所学经验带回,为科室的医疗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技术。
随后的一段时间,罗富超又继续到医院、医院等进行心脏外科专业的学习。每次学习归来,他都收获满满,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外,还有科室目前已常规开展的多瓣膜成形及血管成形术等,均是罗富超在外学习的成果。此外他还开设了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可满足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治疗。
罗富超表示,未来他还将继续在心脏外科微创和心脏大血管手术方向做更多的学习,对常规开展的普胸外科,如肺癌、食管癌手术等,将整个治疗的过程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从曾经的“开胸锯骨”大手术,再到如今的“小切口”微创技术,技术突飞猛进;从单一解决病痛到护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等人文关怀的融入,“温度”科室暖心呈现。医院胸心外科的发展离不开像罗富超这样充满医者情怀,以及对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务工作者。是他们在默默为每一次心跳保驾护航,凭借他们的双手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END来源:医院
了解涪陵区疫苗接种相关信息
进涪陵健康咨询群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