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北综合广播」
邯郸,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条。邯郸还是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的发源地,享有“太极拳圣地”的美誉。成语文化、太极文化、赵文化、磁山文化、北齐石窟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滋养了邯郸人博大的胸怀。
魅力古都大美邯郸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是对邯郸古文化的有力注解,胡服骑射、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每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都记录着邯郸的历史沧桑。
邯郸这座三千年不曾更改名字的城市,古风盛行。
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
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
穿越千年华夏文明,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新奇有趣的成语主题乐园内坐拥45个大型室内游乐项目,一步一景,分分钟穿越千年。
成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有近条出自邯郸。这些成语背后大多都有其历史典故,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璧归赵”“邯郸学步”“毛遂自荐”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日前,某机构推出邯郸成语典故趣味测试,得到了邯郸市民的广泛参与,共收到答卷余份。测试结束后,小伙伴儿们也显现出一些邯郸成语典故文化的知识盲点,那么,快来跟着我们一起回顾部分错题,一起涨知识吧!
1.赵武灵王的名字——赵雍
“胡服骑射”是邯郸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当问到“胡服骑射”是古代哪位君王的改革时,大家几乎都会脱口而出——赵武灵王!可是赵武灵王姓甚名谁,你知道吗?数据显示,在此次测试中,26.91%的答题者不知道赵武灵王的本名。
赵武灵王本名赵雍(前年-前年),嬴姓赵氏,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
而在一项趣味测试中,迷惑选项“赵何”则为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赵籍”则年代更早,于前年-前年在位,前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赵侯,谥号“赵烈侯”。
2.将相和:三个故事,千古佳话
“将相和”这个故事由哪三个部分组成?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学生时代的语文课本。数据显示,在此次趣味测试中,31.19%的答题者没有能够准确选择出“将相和”中的三个成语小故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合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在这道题中,“涣然冰释”成为了最迷惑大家的选项,有22.32%答题者选择了这一项。“涣然冰释”出自《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涣然冰释”形容嫌疑、误会像冰化了一样,一下子就消除了。
3.与毛遂相关的成语,你只知道“毛遂自荐”吗?
说到毛遂,想必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但除了这个词,还有哪些跟毛遂相关的成语呢?数据显示,在此次趣味测试中,仅有34.56%的答题者能够准确无误地选择正确:毛遂自荐、因人成事、脱颖而出和三寸之舌。
这些成语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演化出“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三寸之舌”等成语。
在这道题中,“刮目相看”成为了最迷惑大家的选项,有30.89%的答题者选错。“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故事的主人公是东吴名将吕蒙,与毛遂并没有关系。
除了深厚悠久的历史积淀之外,邯郸还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
邯郸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师以这里为中心,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刘邓大军从这里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图片来源:河北新闻广播
乡村振兴谱新篇
近年来,邯郸以丰富的农产品为资源,重点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产品,许多县市的特色产业已经开始走向集群化、规模化,形成了“一村一品”或是“一村多品”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这座坚毅、厚重、活力、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蓬勃着新的活力。站在新的起点上,新时代美好蓝图已绘就,邯郸必将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者
高芳、张慢
编辑
倩倩
河北新闻广播
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