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列国纷争不休的时代,“男儿当持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是无数胸有丘壑志在天下的俊杰的座右铭。百家争鸣的璀璨时代,诸侯伐交伐谋伐兵的精彩情景,让满腹才学的人杰心潮澎湃,也正是他们那颗火热跳动的心,不屈服命运砥砺前行的脚步,才描绘出那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春申君黄歇他们如同耀耀生辉的星辰,在中华大地的不同地方点亮夜空,让战国时代璀璨无比,其中楚国的星空,有这样一颗光彩耀目的恒星——春申君黄歇,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真实写照。
01简介
春申君黄歇春申君黄歇,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前年,享年76岁。他是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大秦赋:合纵连横,谱写传奇——战国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赵国平原君赵胜(大秦赋:尊贤重士、尊君安国——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曾跟随屈原学习,参与楚威王后期的变法图强),见识广博,以辩才天下无双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
02名为楚相实为楚王
公元前年,楚国和秦国结盟,楚太子熊完作为质子,左徒黄歇随行(左徒为楚国特有官职,屈原曾经担任此职)。他们两人被秦昭襄王扣在咸阳长达十年(由于秦国宣太后是楚国公主,且与春申君黄歇为青梅竹马,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他们在楚国的质子生活较好)。
楚考烈王熊完公元前年,楚顷襄王熊横病危,值此国家王位更迭的关键时刻,黄歇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为太子熊完的继位殚心竭虑仔细谋划。他想方设法,让太子熊完乔装打扮安全逃出秦国返回楚国,而自己留在秦国等待秦国处理。事后秦昭襄王大怒,要将黄歇“剥皮抽筋”,在丞相范睢的劝说下放黄歇回国。而黄歇返回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崩,太子熊完继位为王,史称“楚考烈王”。
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与西君公元前年,楚考烈王熊完拜春申君黄歇为楚国令尹(即丞相),并赐给淮北十二县的封地,并且赐予辅国特权,事事以春申君的意见为主(电视剧《大秦赋》中,楚考烈王每遇大事总会问道:“春申君,你怎么看?”)。
所以说春申君“名为楚相,实为楚王”,列国诸侯使臣有事也多多拜访他(和吕不韦有点像,但没有吕不韦那样权倾朝野,楚国还有屈、景、昭三支制衡)。从黄歇担任令尹开始,他就想要继续恩师屈原的变法图强之路,但是楚国贵族势大,所以他对外积极征伐,开疆拓土以震慑宵小。
五国合纵攻秦公元前年,秦将王龁率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相平原君赵胜派遣使臣向楚国和魏国请求救援(当时战国四大公子存世三人)。楚考烈王在春申君的劝说下,弃秦楚两国盟约不顾,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在楚、魏、赵三国联军的攻击下,打败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五国联军将帅(左四为春申君)公元前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荀子,李斯和韩非的老师)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威名大震,也逐步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荀子与李斯03受制佞臣棘门惨死
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征伐不休的同时,对内则和其他三位公子一样,都在竞相礼贤下士,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处理国政。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其中有一位”高瞻远瞩“的朱英,他多次的谏言献策,让春申君获益颇丰。
五国攻秦但是他最关键的一次谏言,希望春申君早做准备,先一步除掉对他辅佐幼主威胁最大的小人李园。奈何,春申君自以为“知己知彼”,李园不敢动他,所以不以为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公元前年,楚考烈王病逝,李园在棘门之内埋伏刀斧手,杀死了前来奔丧的春申君并诛灭全家。
春申君劝楚王迁都寿春战国四大公子中,春申君黄歇最为幸运,备受楚王重用,生前极尽荣华富贵、威重显赫,然而意图“移花接木”掌控楚国,却受制于小人李园,且不听朱英的谏言最终惨死于乱刀之下,令人不甚唏嘘。唐代诗人杜牧有诗:“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更是道清楚春申君“眼光不好”不识忠奸,养士三千却无一人为其报仇雪恨,更是可悲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