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英语早交班中文版患有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TUhjnbcbe - 2021/4/30 18:18:00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28/4646347.html

本期主讲医师

王欣住院医师,在读医学博士,何怡华教授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及胎儿超声心动图学等。

今天来自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的CarolynTaylor教授为我们带来有关“患有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的治疗——应该在何时、采用何种干预措施“的演讲。这个演讲题目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这类病人应该选择解剖性矫治还是生理性修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这个患儿内脏反位,心尖右指,同时心房也存在反位,右房是与解剖左室相连,而解剖右室位于解剖左室上方。肺动脉与解剖左室相连,主动脉与解剖右室相连。大动脉位置异常:肺动脉位于后方,主动脉位于前方。

从另一个放大的切面,我们可以观察到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以及肺动脉瓣下及肺动脉瓣狭窄的情况。

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心房反位,体循环回流到解剖右房,而肺静脉回流如解剖左房。因此,这个病人存在心房反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不一致。

在左室长轴切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前面,大动脉短轴可见肺动脉瓣为二叶畸形并伴有狭窄,频谱多普勒测得肺动脉瓣口跨瓣压差达25mmHg。

这个患儿最终的诊断是:右位心(内脏反位)、IDD型(心房-心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心房反位、心室右袢),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轻-中度肺动脉瓣下狭窄,肺动脉瓣二叶畸形(瓣环Z值-0.7)。

下一部分,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于这种病人,远期应该采用何种矫治方式。矫治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理性修复,第二种是解剖性矫治。生理性修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关闭两侧心腔间的间隔缺损,但是需要右心室来承担体循环。解剖性矫治相对复杂,主要是心房调转术、室间隔用隔板连接主动脉或大动脉调转术,但是这种情况是由左心室承担体循环的。

当我们谈到生理性修复时,主要指将室缺进行修补,使得左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室承担体循环。这样修补的好处在于,不涉及心房及大动脉的调转术、当前情况来说右心室及三尖瓣功能是正常的,可以残留肺动脉瓣下狭窄,并且心室右袢使得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降低。

但是不好的方面是,由于右心室承担体循环,后期右侧心力衰竭及三尖瓣反流是可能出现的,并且后期的手术并不是在婴儿期的手术。

解剖矫治术主要包括Senning及Rastelli手术,主要手术过程是:第一步是将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改道回流入右房,肺静脉改道回流入左房(即Senning手术);第二步是扩大室间隔缺损,并加补片使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第三步是将一段带有瓣膜的人工管道,一端连接在右心室上,一端连接到肺动脉上,借此来重建右心室到肺动脉的通路(即Rastelli手术)。

另一种解剖矫治术是双调转手术,即同时施行心房水平和大动脉水平的调转,将选择性静脉转流术(Senning手术)与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手术)结合,一次性根除病患,是最理想的手术方法。做双调转手术时应注意左室流出道、也就是肺动脉瓣下是否有梗阻,应及时发现并在手术过程中同时处理。

另一种解剖性矫治术为一个半心室矫治术,这一手术主要区别在心房调转术的使用上。下腔静脉经自体房间隔回流入右心房,而上腔静脉通过双向Glenn手术回流入肺动脉。然后修补室间隔缺损,并通过Rastelli手术或大动脉调转术完成最终的解剖矫治。

对于这个患儿,我们于确诊后让其出院生长,但是他出现了生长障碍,医院进行CTA检查。我们可以在室间隔缺损这个平面见到右心房与左心室相连。如果我们进行Rasteli手术,我们需要扩大室缺,使室间隔更靠前、靠上,便于左心室与主动脉相接。(因为如果室缺面积小于主动脉瓣面积,后期可能出现左室流出道梗阻;但如果切除室间隔肌肉过多,术后左心功能可能减低)。这个患儿在6个月时进了心导管的检查,当时体重仅有5千克。心导管检查显示,跨肺动脉瓣下或瓣压差为33mmHg,肺血管阻力不高(肺血管阻力反映右心室后负荷),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比值为1.8比1,为中量分流(Qp/Qs常用来判断分流量的大小;正常情况下:Qp/Qs=1,少量分流时1Qp/Qs1.5,中量分流时1.5Qp/Qs2,大量分流时Qp/Qs2)。

因此,面对这些病人,我们有如下几种选择。我们可以选择生理性修复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补片延续至肺动脉下,这样右心室会承担体循环,放弃了解剖矫治的机会。如果选择肺动脉环缩术来减少肺血流,可能会造成新生儿主动脉瓣的损伤。解剖矫治术是一个复杂且较大的手术,儿童期手术也增加了难度。解剖矫治术涉及多种手术,针对不同发育状况及有无流出道梗阻等选择相应手术措施。

对于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患儿来说,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还需要参照相关合并心脏畸形来考虑。如果没有室间隔缺损或肺动脉狭窄,需要进行左室的训练来适应术后承担体循环的功能。室间隔缺损在这部分病人中约占60-90%,肺动脉狭窄约60%,三尖瓣畸形或三尖瓣下移畸形约20-40%,还可合并心脏传导阻滞或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本例患儿合并的主要心脏畸形是内脏反位、右位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室缺、肺动脉瓣下狭窄、肺动脉瓣畸形。

一项涉及16例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患儿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该类患儿20年随访中的生存率在48-75%,但是在20年间仅有32%的患儿没有进行二次手术,而且仅有44%的患儿在随访时间中没有出现三尖瓣反流或三尖瓣置换术。在10年随访中,60-80%的患儿出现了右心心功能衰竭。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患儿选择右心室承担体循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与解剖矫治术后患儿生存率是相当的,但是再次手术的可能性较高,而且显著的三尖瓣反流或右心功能衰竭在这组患儿中较常见。

另外一个报道向我们展示了在不同的单中心研究中,解剖矫治手术在各种手术类型的选择及预后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解剖矫治术10年内的生存率在50-%,20年内生存率为60%,而10年内再次治疗的发生率为46-90%。

对于解剖矫治术中一个半心室修复(即半Mustard术+双向Glenn术),一项较大的研究数据显示,98例患儿随访20年,50%患儿行Rastelli术,而另50%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这些患儿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而且双向Glenn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没有发生继发隔板引起的梗阻,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低,诊断隧道异常的再次手术发生率低。总体来说,半Mustard手术有很多的优势,主要为三点:①右心室容量负荷较低:低容量有助于延长隧道的寿命,低容量合并三尖瓣异常少见;②很少发生隔板相关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隔板相关梗阻情况;③相关手术方式较为简单,尤其对心腔位置异常的患儿来说益处较大。

那么,目前针对之前展示的那个患者我们正在进行哪一步呢?首先,我们让她继续发育生长,随后再次进行心导管的检查来评估肺血管阻力,继续观察肺动脉瓣情况来决定是否做双心室调转术,目前她由于有肺动脉瓣畸形及肺动脉瓣下狭窄的问题,可能需要进行Rastelli手术及室缺扩大术,也有可能进行半Mustard手术。总体来说,手术仍是具有挑战性的,而且期待有更多有创意的手术方式被医师提出。

指导教师:何怡华图文编辑:武玉多/陈兆艺何怡华胎儿心脏团队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语早交班中文版患有矫正型大动脉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