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田间稗草的种类及防除技术
TUhjnbcbe - 2021/6/13 15:36:00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田间稗草杂草专题介绍

一、什么是稗草?


  稗草是一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基部倾斜或膝曲,光滑无毛。叶鞘松弛,下部者长于节间稗子,上部者短于节间;无叶舌;叶片无毛。圆锥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小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具极短柄或近无柄;第一颖三角形,基部包卷小穗,长为小穗的1/3-1/2,具5脉,被短硬毛或硬刺疣毛,第二颖先端具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刺状硬毛,脉间被短硬毛;第一外稃草质,上部具7脉,先端延伸成1粗壮芒,内稃与外稃等。广范分布在全国各地,生于稻田或水湿处,对水稻危害严重。二、如何快速识别稗草、千金子、水稻

三、稗草的种类
  《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稗属植物9个种、5个变种,但是《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认为稗属约80个种,我国约5个种,刁正俗发现了新种宿穗稗(Echinochloapersistentia),一些地方新记录也不断地被报道。戴水连研究了中国稗属植物分类地位、系统亲缘关系,将中国的稗属植物分成5个群,即★群一为:光头稗,★群二为:水田稗、台湾稗,★群三为:稗、长芒野稗、无芒稗、西来稗,★群四为:海岸稗、孔雀稗、短芒稗、无芒旱稗、狭叶旱稗,★群五为:湖南稷子、紫穗稗,
  认为海岸稗虽与孔雀稗相似但仍有不同,赞同Heller的观点将其作为一个种处理,台湾稗一般作为稗的变种,但有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将其作为一个种,把短芒稗、无芒旱稗、狭叶旱稗从稗的变种改组为孔雀稗的变种。

稗草
  一年生。秆斜升,高50-厘米。叶片条形,宽5-10毫米。圆锥花序直立或下垂,呈不规则的塔形,分枝可再有小分枝;小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长约5毫米,有硬疣毛;颖具3-5脉;第一外稃具5-7脉,有长5-30毫米的芒;第二外稃顶端有小尖头并且粗糙,边缘卷抱内稃。广布全球温暖地区;我国南北各地都有。生于沼泽、水湿处。稻田中常见的杂草,但也可作饲料。

本种变化很大,我国常见有下列变种:
  无芒稗varmitis(Pursh)Peterm总状花序有小分枝;小穗无芒或有不足3毫米的短芒,脉上有硬刺疣毛。
  西来稗varzelayensis(HBK)Hitchc总状花序无小分枝;小穗无疣毛也无芒。

1、1无芒稗(落地稗)
  一年生草本。秆从生,直立或倾斜,高90-厘米。叶片条形,长20-30厘米,宽6-10毫米,无毛,边缘粗糙;叶鞘光滑无毛;无叶舌。圆锥花序直立,枝腋间常有细长毛;小穗卵形,长约3毫米,有效多短硬毛,脉上具硬刺疣毛,无芒或具长不及毫米的芒;谷粒边熟边落。幼苗基部扁平,叶鞘半抱茎,紫红色,基部有极稀的长毛。种子繁殖。各国各地多有分布。生于低湿地农田或水边湿地;棉花、豆类、薯类、蔬菜、果树以及水稻均受其害,部分农田受害严重。

1、2西来稗
  西来稗与稗草的主要区别在于花序分枝不具小分枝;小稗无芒,脉上无疣毛。分布于华东、华南以及河北、陕西、四川等地。为稻田常见杂草,部分水稻受害较重。

1、3长芒稗
  一年生草本。生育期5~10月份,花果期7~10月份。种子繁殖。生于水边、湿地,水田和水田边。水田主要杂草,对水稻等作物危害大。

1、4水稗(东北地区称为稻稗)
  一年生草本。水稻的伴生植物。由于人类对水稻进行灌水、施肥、中耕除草,收获后进行脱粒、风选等措施,使其具有发达的根系、喜水喜肥、密蘖型的分蘖方式,叶片垂直生长、叶鞘呈青绿色、种子较大;无论其幼苗、成株及种子都能与水稻相混杂,长期危害水稻。其他特性与稗相似。仅见于稻田中,是水稻田中较为严重的害草。

1、5水田稗
  秆粗壮直立,高达1米许,径达8毫米。叶鞘及叶片均光滑无毛。叶片扁平,线形,长10-30厘米,宽1-1.5厘米。圆锥花序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其上分枝常不具小枝;小穗卵状椭圆形,长3.5-5毫米,通常无芒或具长不达0.5厘米的短芒;颖草质,第一颖三角形,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渐尖,具3-5脉,脉上被硬刺毛;第二颖等长于小穗,先端尖或渐尖,具5脉,脉上疏被硬刺毛;第一外稃革质,光亮,先端尖至具极短的芒(长不达0.5厘米);第二外稃革质,平滑而光亮(除尖头外);鳞被2,膜质,折叠。花果期7-10月。

1、6光头稗(芒稷)
  一年生。秆基部可分枝,高10-40厘米。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宽3-8厘米;叶舌缺。圆锥花序狭,直立;分枝单纯,上举或紧贴主轴,以略与分枝长度相等或较短的距离生于主轴上;小穗长2-2.5毫米,紧密排列于穗轴的一侧,有短硬毛,无芒,含2小花仅第二小花结实;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2,具3(5)脉;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相似,都有7条脉及小尖头;第二外稃革质,有小尖头,边缘卷抱内稃。
  光头稗为稻田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杂草。全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分布。稻稗、水田稗在早稻田发生较重,无芒稗、稗等在晚稻田多见。无论是土壤中还是收获的水稻中都掺有大量的稗种。加之其形态、生长习性等与水稻相似,成了稻田中极难汰除的杂草之一,有时也发生于秋熟旱作物田地。
  芒稷与稗草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状花序在主轴上排列较疏远,且不具小分枝,长不超过2厘米;小穗长2-2.5毫米,先端急尖而无芒,较规则地成4行排列于穗轴一侧。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以及河北、陕西等地。生于田间和路旁湿地,多见于旱作物田。

1、7旱稗
  一年生草本。秆从生,直立,高40-厘米。叶条形,长10-30厘米,宽6-12毫米,无毛,先端渐尖,边缘多变厚,干时常向内卷。叶鞘光滑无毛;无叶舌。圆锥花序较狭窄,软弱下弯;小穗宽卵形至卵圆形,长4-5毫米,淡绿色或稍带此紫色,毛较少,脉上不具或稍具疣毛,芒长1-2厘米。果实干熟后,始行脱落。种子繁殖。分布于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以及陕西、四川等地。生于稻田及水湿地;部分水稻受害较重,种子亦易混杂于稻谷中。

1、8细叶旱稗
  细叶旱稗,与原变种主要区别为植株高20-70厘米,基部带紫色;叶片宽4-10毫米;小穗长2.5-3毫米,无芒或具极短芒,脉上具疣基毛或刺毛。多生于路边草丛中。

1、9短芒稗(变种)
  与原变种主要区别为植株高30-70厘米;叶片长8-15厘米,宽4-6毫米。圆锥花序较狭窄,长8-10厘米;小穗卵形,绿色,长约3毫米,脉上疏被短硬毛,顶端具小尖头或具短芒,芒长通常不超过0.5厘米。

1、10孔雀稗
  秆粗壮,基部倾斜而节上生根,高-厘米。叶鞘疏松裹秆,光滑,无毛;叶舌缺;叶片扁平,线形,长10-40厘米,宽1-1.5厘米,两面无毛,边缘增厚而粗糙。圆锥花序下垂,长15-25厘米,分枝上再具小枝;小穗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带紫色,脉上无疣基毛;第一颖三角形,长为小穗1/3-2,/5,具3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顶端有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硬刺毛;第二小花通常中性,其外稃草质,顶端具长1-1.5厘米的芒,具5—7脉,脉上具刺毛;第二外稃革质,平滑光亮,顶端具小尖头,边缘包卷同质的内稃,内稃顶端外露;鳞被2,折叠;花柱基分离。颖果椭圆形,长约2毫米;胚长为颖果的2/3。

四、为什么稗草危害越来越严重?1、稗草种类多,种间变化大,生存环境不严,适应性较强。
  稗草是我国主要的农田恶性杂草,种类较多。由种子萌发生长,稗草种子在土壤可以存活几十年,只要萌发条件满足就可萌发生生长;而且种间变化较大;水、旱环境都能生长,适应性强,竞争性强,这种生活习性是稗草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2、稗草日月积累,尤其直播早期利于萌发,稗草基数大。
  由于稗草的种子在土壤存活时间长,加之稗草种子年年积累,田间稗草种量不断增加,萌发生长的稗草也会相应增加;水稻直播早期的环境利于稗草萌发生长,稗草的发生基数也相应增加,因而湖区直播田稗草发生严重,据调查每平方米多达-株。3、前期用药偏少,防除不彻底是南方水稻田稗草严重发生主要原因。
  我国南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抛秧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一些厂家和经销商在包装上大做文章,降低有效成份忽悠农民,致使前期用药偏少,防除稗草不彻底,后期稗草发生严重。4、稗草抗药性的产生
  这些年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大量使用,而且除草品种交替使用较少,长期使用单一品种,诱发稗草抗药性,亩用药量不断增加,登记用量往往效果不明显。

5、除草剂使用方法不当
  除草剂的使用由它本身性能所决定,有的只能对杂草的种子有作用,茎叶处理的只能对杂草的茎叶有作用。田间喷雾不均匀,除草效果差、重复使用水稻药害严重。

——笑牌弄斯稗

本产品是公司针对水田稻稗抗性杂草问题一直不断研发更新,近年来全面开展调整和实验工作,于年推出弄斯稗新产品,是针对抗性稗草而研发的新型除草剂,实质性解决了抗性稗草防治问题。

产品特点:安全性高,在水稻3叶1心后即可施药;粳稻、糯稻、籼稻均高度安全;可使用直播田、移栽田、抛秧田多种耕作方法;杀草谱广对多种抗性稗草防治优异,尤其对2-3分蘖大龄稗草效果明显;本品采用进口渗透剂,使有效药剂更容易透过叶片蜡质层迅速通过气孔渗透到保卫细胞进入稗草靶标位置,更耐雨水冲刷,除草彻底。

使用方法:施药前排水湿田,亩用量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药后2天回水2-3厘米,并保水3-5天。

六、稗草的防治总结

有效防除稗草应遵循“科学施药、早防早治”的原则,结合生产实际掌握几方面要点:

1、针对作物栽培方式,选准对口药剂,兼防其它杂草,严重掌握药剂的使用剂量、使用技术。2、选准防除适期,防除要早。早防成本低,晚防成本高。

3、掌握墒情,搞好田水管理,是除草剂发挥最佳防除效果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间稗草的种类及防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