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正好就是多了,欠一点才是正好浅谈心脏重症
TUhjnbcbe - 2021/6/17 11:44:00
北京哪个医院痤疮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容量控制是心外科监护室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心脏病人不能接受过多的容量负荷,经常有病人出院回家喝了一大碗粥之后心衰回来住院的故事。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要控制容量,避免心脏前负荷过重。但是究竟这个度怎么把握,有没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呢?

最早对于容量的判断,我们会看血压、静脉压,这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两个指标。静脉压在5-8mmHg之间,会被我们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高了说明容量过多,低了则容量不足。但其实这两个指标对于容量的敏感性并不强,而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慢慢的监测手段多了。漂浮导管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血液动力学的参数,例如肺毛压,这是一个更准确的指标。根据肺毛压来知道容量控制显然可以做的更精准。而超声的引入则让监护室医生多了一双眼睛。

我们希望凭借更多的监测指标,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容量控制。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并不是监测的手段越多,就一定判断的越准确。每一项指标的意义都有其局限性,更不用提监测本身的误差。太多的指标反而会让你毫无头绪,而错误的解读指标则会引导你走进深渊。

监护室医生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从众多的指标里挑选出最核心、最准确的那一个或几个,从而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判断。方向永远比努力程度更重要。一旦方向错误,结果是灾难性的。

心脏超声是最实时、最直观的一个判断容量负荷的手段。通过左心室的充盈程度同时结合下腔静脉变异率,可以直观、准确的判断心脏的容量负荷。

我们最近有一个病人,术后低心排,低血压,用了超大剂量的升压药。做了床旁超声,超声主任边打超声边说:我觉得左室不涨,还可以补液。大家围在一起看着超声,确实心脏收缩还可以,而且左心室不涨,于是加大了补液量。然而两小时过去了,血压并没有改善,反而静脉压急剧上升。再打超声看,左室收缩变差。

显然我们的处理出了问题,心脏的容量负荷过重导致了心功能恶化。那么是心超医生看错了吗?并不是。用心超的标准,这个容量负荷确实不高。

那问题出在哪里?在作临床判断的时候,超声医生的结论只是帮助你下决定的一个参考,万万不能把影像学的结论直接套用到临床上。临床医生应该用自己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于心脏病人而言,尤其是重症的病人,正常的容量就是多了,而我们更喜欢心脏空一点,欠一点才是正好。

这就好比平时你能吃4两饭,这两天你病了,胃口很差,硬是让你还吃4两饭,结果一定是把你给吃撑了。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标准对一个心衰病人进行容量控制,其结果不言而喻。

心力衰竭的病人,犹如老马拉车,这时候拼命挥鞭,车也不会更快,只会把马累死。只有卸掉一点负担,甚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才能让马儿跑得更欢。

怎么卸掉负担?一是降低氧耗,减少心脏做功。临床上可以做的措施是低温、镇静、机械通气、持续床旁血滤(关于CRRT,以后可以另开一章)。二是减轻心脏负荷,尤其是前负荷,就是要严格限制入量的同时往外脱水。

如果卸掉负担,马儿还是跑不快,怎么办?可以在马车上装个马达,马儿不跑,车还是能向前进。这在临床上其实就是进行机械辅助,例如植入左室辅助装置或ECMO。

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有不同的解剖基础和病理生理变化。一切不以解剖和病生为基础的治疗策略都是耍流氓。必须根据疾病不同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比如对于一个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由于左心室发育小,左室对于容量负荷的耐受性差,这就要求我们在补液时一定不能过多过快,同时要以负平衡为主。

而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人,由于左心室长期接受主动脉瓣返流回来的血,左室对于容量负荷的耐受性则高的多,进液体时就不像二尖瓣狭窄的病人那么讲究。

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时候,如果担心前负荷过重,在限制性补液的同时,为了提高有效的灌注,可以加一点缩血管药物。左心室长期处于体循环的高压下,对压力负荷的增加是可以耐受的。

而对于一些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右心室的解剖特点,右室能够耐受容量负荷,这时的治疗策略就是以增加前负荷为主,静脉压补到15mmHg甚至更高都不用过分担心。而右室是不能耐受后负荷的增加的,一旦肺动脉压上升,右心功能会急剧受损,这时降低肺动脉压的治疗就是必须的了。

还有一个平衡点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要做的不是拼命纠正某种紊乱,追求正常的指标。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让机体自主调节到一个平衡点并且稳住。

但这个平衡点很狡猾,并不是那么好找。每个人的平衡点都不一样,而且会不断变化。所以需要监护室医生反复评估,不断调整。有些医生喜欢给一些具体的目标值,交代管床的医生和护士:必须达到我定的指标!其实这样做并没有把病人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无异于刻舟求剑。

当心力衰竭的时候,看到血压低,心排低,内环境紊乱,不要只想着一味的去纠正这个状态,因为其代价一定是让心脏拼命的做功、外周血管拼命的收缩、或者增加过多的前负荷,远期来看是不利于心脏恢复的。我们应该努力降低氧耗、较少心脏做功,减轻心脏负担,在一个较低水平找到那个平衡点,等待机体的自我调节。

精彩回顾

想说放弃,没那么容易

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指南

方寸之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被下五次“死亡通知书”的“半颗心”女孩

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心脏外科医生的五层境界

开心的邵伊森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好就是多了,欠一点才是正好浅谈心脏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