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血管25赘生物
TUhjnbcbe - 2021/8/7 0:53:00

赘生物概述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发生在瓣膜病或先心病患者3.主要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4.瓣膜上形成溃疡,缺损,赘生物

定义赘,多余而无用。广义:泛指附着在心瓣膜或心内膜的异常物。狭义:单指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及心内膜上形成的细菌性团块物。

注意1.房室瓣的赘生物位于心房面2.半月瓣的赘生物位于心室面3.可延伸至邻近心内膜及腱索

分类细菌性?感染性立克次体真菌性肿瘤性?非感染性血栓性

常见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多发生在已有器质性病变的心脏和人工瓣膜置换后等。近年来发生于原无心脏病变者日益增多,尤其见于长期接受经静脉治疗者。

?临床与病理细菌性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组成。体积庞大,质地松脆,灰*或浅绿色,易破碎脱落。常引起受累瓣膜关闭不全、瓣周及瓣叶脓肿、腱索断裂等。赘生物一旦脱落可引起栓塞和脓肿。

?真菌性心内膜炎真菌性心内膜炎发生在原有瓣膜病变和心内膜受损者中。入侵的真菌沉积于纤维素凝块中,继而在心瓣膜表面引起血小板聚集,激活补体替代途径,形成真菌性赘生物。

?临床与病理真菌性赘生物体积较细菌性赘生物大,质脆易脱落,容易并发大血管栓塞。文献报道,不经手术治疗的真菌性心内膜炎68%~85%可出现危及生命的栓塞事件,明显高于细菌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在瓣膜闭锁緣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1~2mm的疣状赘生物。

?病理与临床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短、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缩短,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Lipman-Sacks心内膜炎年,Libman和Sacks首次对SLE瓣膜性心脏病进行了描述,又称特征性疣状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受累是最常见的表现,包括瓣膜团块即Libman—Sacks疣状赘生物形成,瓣膜增厚、反流和狭窄。瓣膜钙化较少见。

?病理与临床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呈*褐色或粉红色,单个似豌豆状或多个聚集呈球状紧密黏附于心内膜。多发生在顺血流方向的瓣膜表面上,尤其常发生在二尖瓣后叶与左室后壁的隐窝之间,很少附着在腱索、乳头肌、心房或心室壁的内膜上。

?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恶性肿瘤病人,也可见于急性败血症、烧伤、留置肺动脉插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艾滋病患者。有报道说在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尸检中,该病发生率是0.3%~9.3%。引起该病的恶性肿瘤中以腺癌最常见,包括肺、胰腺、前列腺、乳腺和结肠腺癌。患者DIC的发生率是18%~71%

?病理与临床瓣膜赘生物常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亦可累及三尖瓣。赘生物通常不小于3mm,而且是多发的;多为接触面瓣叶受累。显微镜下示赘生物由血栓构成,是非细胞性的。

?乳头状纤维弹性瘤乳头状纤维瘤是罕见的心内良性小肿瘤,占全部心脏良性肿瘤的7%~8%。多数累及心脏瓣膜,平均占瓣膜肿瘤的73%,是最多见的心脏瓣膜良性肿瘤。病人一般情况下无症状,多数亦无瓣膜功能异常。

?

病理与临床纤维弹性瘤多数直径小于10mm,瘤体为乳突状,90%以上有茎或称小蒂,大体标本表现形态不同,不规则球形瘤体较多,个别伸长成条带样。瘤体内部是多叶柄样结构,如同海葵样的外观,外面覆盖着凝胶状物质和一层微细的绒毛。

超声表现?

感染性赘生物?超声特点1.赘生物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的“蓬草”或“绒毛”状回声,随瓣膜活动可见摆动。因高速血流的冲击,出现振动或与瓣膜活动不一致的摆动是赘生物的典型特征,新鲜的赘生物回声松散,活动度大。赘生物机化后回声增强,随瓣叶活动显得僵硬、无浮动感。真菌性赘生物常较细菌性赘生物大,三尖瓣赘生物往往大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生物,常见于静脉滥用药物者。2.二尖瓣赘生物多发生于前叶或其腱索,舒张期瓣叶开放,赘生物进入左室,收缩期返回左房,瓣叶活动不受限。3.主动脉瓣赘生物常附着于主动脉瓣叶的心室面,于心室舒张期脱垂进入左室流出道,心室收缩期朝向主动脉运动。4.三尖瓣赘生物在收缩期朝向右心房运动,舒张期向右心室运动。5.赘生物使瓣膜破坏或腱索断裂,可出现瓣膜过度活动、不规则活动,瓣膜脱垂或瓣膜出现“连枷”样改变。6.瓣膜损害严重致瓣膜关闭不全,反流明显时,心腔可见扩大。7.赘生物部位的瓣膜处可探及五彩镶嵌的反流信号,可显示反流分布范围和反流面积。取样容积置于赘生物所在瓣口,可探测到反流频谱。

非感染性赘生物1.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探及小于1-2mm的Libman-Sacks疣状赘生物,其边缘不规则,回声密度不均匀,不受活动影响,可位于瓣叶的任何部位,特别是瓣尖的邻近和中间部分,在主动脉瓣动脉侧,二尖瓣的心房侧。这些特征区别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表现。2.肿瘤性赘生物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均匀的叶状回声光团,有蒂可活动,随血流而呈高频振荡。3.血栓性赘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很大,尤其是在抗凝治疗之后,赘生物会明显变小甚至消失。

赘生物征象1.直接显示受累瓣叶上赘生物大小,形态及活动度2.呈团块状,绒毛,蓬草样3.随瓣叶活动,收缩期进入心房(主动脉),舒张期进入左室(左室流出道)

继发性改变征象1.瓣膜穿孔破裂,连枷样运动2.赘生物旁的小穿孔在瓣膜关闭时形成反流3.并发瓣膜撕裂,破损瓣叶呈连枷样运动4.并发腱索断裂出现瓣叶脱垂

鉴别诊断?瓣膜脱垂或腱索断裂?黏液瘤?瓣膜钙化

(二尖瓣赘生物)

(主动脉瓣赘生物)

销售咨询

网店负责人赵总手机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血管25赘生物